谷賤傷農理論屬于事業單位考試經濟模塊微觀經濟章節的一個重要考點,是需求價格彈性和供求法則的綜合考察。
一、內涵
“谷賤傷農”理論指的是在農業生產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經濟學現象:在豐收的年份,由于糧食價格下跌,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在我國民間被形象的概括為“谷賤傷民”。
二、理論分析
農民收入來源于糧食的銷售額。糧食的銷售額取決于兩方面因素:糧價和銷售量。即銷售額=糧價×銷售量。可以看到,農民的收入,即糧食銷售額受到兩個變量,糧價銷售量的共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銷售量指的是消費者實際購買的糧食數量,即需求量。也就是說,這里的銷售量和農民實際的產量是不一樣的。
首先,在豐收的年份,糧食增產,導致的直接影響就是相比于正常年份,糧食的供給大于需求。根據供求法則,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糧價會隨之下降。
其次,糧食屬于需求價格彈性弱的商品,也就是說,不管糧價上漲還是下跌,糧價變動對需求的影響很弱(可以近似看作忽略不計)。因此農民的收入在糧價下降但需求量未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出現下降。這就是“谷賤傷農”出現的緣由。
三、考點回顧
根據供求法則,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趨于下降,此時買家占據優勢,稱為“買方市場”。反之,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趨于上漲,此時賣家占據優勢,被稱為“賣方市場”。最后,在供給與需求相等的情況下,此時供求平衡,這時的價格為均衡價格。
需求價格彈性,簡稱為價格彈性或需求彈性,是指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化的百分比。一般來說,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以及消費品有較長時間調整其行為的物品彈性比較大。相反,必需品(如糧食),缺少替代品的物品和在短期行為內的物品彈性比較小。
祝各位考生備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