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產后出血是指分娩結束24小時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多見于產后1~2周,亦可遲至產后42天內發病。臨床表現為持續或間斷陰道流血,有時是突然陰道大量流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晚期產后出血多伴有寒戰、低熱。對晚期產后出血的診斷與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中公衛生人才網將此進行歸納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
晚期產后出血的診斷
1、病史
產后惡露不干凈,有臭味,色由暗紅變鮮紅,反復或突然陰道流血,若為剖宮產術后,應注意剖宮產前或術中特殊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尤其應注意術后有無發熱等情況,同時應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
2、癥狀和體征
除陰道流血外,一般可有腹痛和發熱。雙合診檢查應在嚴密消毒、輸液、備血等及有搶救條件下進行。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軟、宮口松弛,可以食指輕觸子宮下段剖宮產者切口部位,了解切口愈合情況。
3、輔助檢查
血、尿常規,了解感染與貧血情況,宮腔分泌物培養或圖片檢查,B超檢查子宮大小,宮腔內有無殘物,剖宮產切口愈合情況等。
血常規:了解貧血和感染情況。
B超檢查:了解子宮大小、宮腔有無殘留物及子宮切口愈合情況。
病原菌和藥敏試驗:宮腔分泌物培養,發熱時行血培養,選擇有效廣譜抗生素。
血hCG測定:有助于排出胎盤殘留和絨毛癌。
病理檢查:宮腔刮出物或切除子宮標本,應送病理檢查。
晚期產后出血的治療
1、少量或中等量陰道流血,應給予足量廣譜抗生素及子宮收縮劑。
2、已有胎盤、胎膜、蛻膜殘留或胎盤附著部位復舊不全者,應行刮宮術。刮宮前做好備血、建立靜脈通路及開腹手術準備,刮出物送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刮宮后應繼續給予抗生素及子宮收縮劑。
3、疑有剖宮產后子宮切口裂開,僅少量陰道流血可先住院給予廣譜抗生素及支持療法,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陰道流血多量,可作剖腹探查。若切口周圍組織壞死范圍小,炎癥反應輕微,可作清創縫合及髂內動脈、子宮動脈結扎止血或行髂內動脈栓塞術;若組織壞死范圍大,酌情做子宮全切除術或子宮次全切術。
4、若應腫瘤引起的陰道流血,還應作相應處理。
【例題】
關于晚期產后出血下列正確的是:
A.是指分娩24小時以后,在產后1周內發生的出血
B.胎盤、胎膜殘留引起者居多
C.婦科檢查:子宮大而軟,宮口緊閉
D.剖宮產術后出血發生在產褥早期
E.產后滋養細胞腫瘤也有出血可能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