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中,“晚期產后出血”是醫療事業單位考試的常見考查內容,中公衛生人才網幫助大家梳理相關內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復習和記憶。
本節疾病考查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細,學生往往在大量的復習中著重復習產后出血,忽視“晚期產后出血”的存在,又或者也有復習到,但是兩者傻傻分不清楚。這里需要
我們掌握晚期產后出血的“最常見病因”,此考查點是需要與“產后出血”相鑒別。此外也要常規掌握主要臨床表現和臨床處理措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晚期產后出血”—“最常見病因”,包括胎盤胎膜殘留(陰道分娩最常見病因);蛻膜殘留;子宮胎盤附著面復舊不全;感染;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裂開。關于相關對比,簡單歸納為下列表格:
類型 | 常見病因 | ||||
晚期產出血 | 胎盤胎膜殘留 (最常見) |
蛻膜殘留 |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裂開 | 宮胎盤附著面復舊不全 | 感染 |
產后出血 | 子宮收縮乏力 (最常見) |
胎盤因素 (胎盤滯留、胎盤植入) |
軟產道裂傷 | 凝血功能障礙 |
再讓我們來看一下晚期產后出血的臨床表現:
比如說癥狀方面,會出現陰道流血(不同因素的流血出現時間不同)、腹痛發熱(惡露增加伴有臭味)、繼發貧血;
體征方面子宮增大、變軟,宮口松弛。
最后,對于晚期產后出血的處理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啦~那么為大家簡單整理一下,當少量子宮出血時給予抗生素、縮宮素及支持療法;胎膜殘留等給予手術刮宮;疑似裂傷患者給予手術結扎動脈;其他情況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