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糖尿病的病理方面在我們事業單位的考試中是一個重要的考點,所以總結一下有助于考生提高準確率。
1型糖尿病
胰島病理改變特征為胰島B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及胰島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細胞數量僅為正常的10%左右。50%~70%病例有胰島炎,表現為胰島內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其他改變有胰島萎縮和B細胞空泡變性,少數病例胰島無明顯病理改變。分泌胰高糖素、生長抑素及胰多肽的細胞數量正?;蛳鄬υ龆?。
2型糖尿病
胰島病理改變特征為淀粉樣變性,90%患者的胰島在光鏡下見淀粉樣物質沉積于毛細血管和內分泌細胞間,其程度與代謝紊亂程度相關;此外,胰島可有不同程度纖維化。胰島B細胞數量中度或無減少,胰高糖素分泌細胞增加,其他胰島內分泌細胞數量無明顯改變。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病理改變為大、中動脈粥樣硬化和中、小動脈硬化,與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指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管腔直徑<100μm的毛細血管和微血管網的病變。常見于視網膜、腎、肌肉、神經、皮膚等組織,特征性病變是PAS陽性物質沉積于內皮下,引起毛細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控制不良時可引起肝脂肪沉積和變性(脂肪肝)。
總結,糖尿病病理改變如下:
(1)結節性腎小球硬化型病變,有高度特異性。
(2)彌漫性腎小球硬化型病變,最常見。對腎功能影響最大,但特異性較低、在系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亦可見相似病變。
(3)滲出性病變,但也可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故特異性不高。
擴充知識點。
糖尿病分期:
Ⅰ期:腎增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30%~40%,但無形態學改變、若有良好治療,可恢復正常。
Ⅱ期:發生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多在正常范圍,或呈間隙性增高。
Ⅲ期: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介于20~200ug/min之間。
Ⅳ期:尿蛋白逐漸增多,UAE>200ug/min,24小時尿蛋白>0.5克,可伴有浮腫和高血壓,呈腎病綜合征表現,腎功能逐漸減退,晚期伴氮質血癥,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
Ⅴ期:尿毒癥,多數腎單位閉鎖,AER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