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故意犯罪的形態
來源:易賢網 閱讀:96570 次 日期:2017-08-19 09:11:1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公共基礎知識:故意犯罪的形態”,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故意犯罪形態一直以來是事業單位考察的重點難點,故意犯罪形態大多數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現,因為考察方式相對靈活,所以考生在答題時經常會出現偏差,以下就故意犯罪形態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

一、近年真題:

1.關于故意犯罪形態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多選)

A.甲綁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財物。乙父佯裝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將乙送回。甲雖未能成功勒索財物,但仍成立綁架罪既遂

B.甲搶奪乙價值1萬元項鏈時,乙緊抓不放,甲只搶得半條項鏈。甲逃走60余米后,覺得半條項鏈無用而扔掉。甲的行為未得逞,成立搶奪罪未遂

C.乙欲盜汽車,向甲借得盜車鑰匙。乙盜車時發現該鑰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盜得汽車。乙屬于盜竊罪既遂,甲屬于盜竊罪未遂

D.甲在珠寶柜臺偷拿一枚鉆戒后迅速逃離,慌亂中在商場內摔倒。保安扶起甲后發現其盜竊行為并將其控制。甲未能離開商場,屬于盜竊罪未遂

【答案】AC。解析:選項A正確。綁架罪是多環節犯罪,只要實施了綁架行為就構成犯罪既遂。選項B錯誤。犯罪既遂是以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為標準,不是以行為人的主觀目的是否實現為標準。甲已經搶得半條項鏈,因而已構成搶奪罪的既遂。選項C正確。乙欲盜汽車,向甲借得盜車鑰匙,在乙盜車時發現該鑰匙不管用,他們的共同犯罪就構成未遂。此后,乙用其他工具盜得汽車,構成既遂,但是此后的既遂與甲沒有關系,因而甲仍然構成未遂。選項D錯誤。盜竊罪如果是以小件物品為目標,只要是行為人將被盜的物品抓在手上、塞進兜里、打進包里,就成立既遂,而不是以行為是否逃脫控制為目標。因此,甲雖未能離開商場,但仍屬于盜竊罪的既遂。故本題答案為AC。

2.甲想殺乙,為此買了刀,并且到乙的住處查看乙每天的出入時間,有一天拿著刀前往乙的住處,結果在路上肚子疼得厲害,于是返回家中,甲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A。解析:甲在去受害人乙住處的路上,乙尚未處于極大危險中,這只能算是犯罪的準備階段,尚未到實施階段,故不是犯罪未遂。另外,甲肚子疼,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屬于犯罪預備。故本題答案為A。

二、.知識點分析:

名單

(一)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態,是指行為人所故意實施的行為已經具備了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的犯罪形態。

(二)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要點:1、準備工具,制造條件。

2、意志以外原因停止。

例:甲揚言要殺乙,甲在去往乙家的路上被公安機關截獲。

(三)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為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要點:1、已經著手實施犯罪。

2、意志以外原因停止。

3、犯罪未得逞。

例:甲到乙家之后,甲剛把刀舉起來,乙跑了并且甲再也追不回來。

(四)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要點:1、犯罪過程中。

2、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例:①甲到乙家之后主動放棄了殺乙的行為。

②甲要殺乙但捅成重傷之后甲給120打電話,若120把乙救活即為犯罪中止,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若乙死亡則甲為犯罪既遂。

三、答題思路:

1、首先先看有無犯罪結果發生,若有即為犯罪既遂。

2、若犯罪結果沒有發生,看題是因為客觀原因沒有發生還是因為主觀原因沒有發生。

3、若因為主觀原因停止即為犯罪中止;若因為客觀原因停止再看是否著手,如果沒有著手則為犯罪預備;如果著手即為犯罪未遂。

4、對于處罰原則:有“應當”的即為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有“可以”再看是否有免除處罰,若有“免除”即為犯罪預備;若沒有則為犯罪未遂。

對于故意犯罪形態考察的方式大多數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現,選項可能會直接給出犯罪的形態也可能會給出犯罪形態的處罰原則,所以考生需要針對于每個犯罪形態理解并且需要記住相應的處罰原則。

更多信息請查看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公共基礎知識:故意犯罪的形態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