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考試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為了能讓大家對事業單位考試提前有一定的了解,現在小編結合近幾年事業單位的題目對考試做一些簡單的剖析,希望對正在備考的考生有一定的幫助。
事業單位的考試題型主要是以客觀題為主,即單選、多選和判斷。考試內容包括政治理論(馬哲、毛概、中特)、時政、公文、管理和科技人文歷史,但是其中占分值比重較大的是時政和馬哲,所以,現在我們主要以馬哲和時政題目進行探究。從考察題型特點來看,可以分為兩種主要考察類型:
一、知識記憶型
這種題型考察考生對于課本重點基礎知識的把握,屬于難度較小的題型。
例題:
1.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2015)》中指出,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型消費搞的紅紅火火。其中,“三網”不包括( )。
A.互聯網 B.電信網
C.物聯網 D.廣播電視網
分析:這道題目從內容上看即是時政新聞類也是屬于科技的發展部分,而科技部分大多數考察點是關于生活常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當中普遍應用的就是電信網和有線電視網。所以,本題考察考生對于基本科技常識的把握,這個知識點在我們的講義當中老師也重點強調過,只需要考生記憶即可。故本題選ABD。
2.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矛盾 B.發展 C.聯系 D.科學
分析: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兩大總特征是聯系和發展。這是在考察學生對于馬哲基本知識的框架體系的了解,馬哲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我們再三說明考試重點部分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具體在辯證法部分包括兩大特征(聯系和發展),三大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故本題選BC。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6年10月24日—27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的文件有( )。
A.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B.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C.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D.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分析:十八屆六中全會是2017年的比考點,一般關于歷次會議的考察,包括會議通過的文件、重點理念和主流思想。這也是時政考試復習要注意的一般考察規律,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切不可小看此類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6年 10月24日—27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關于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故本題選AC。
二、理解應用型
此類題目重在于考察廣大考生在基本知識的了解基礎上,理解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考察難度較大,這類題目往往對考生的學習水平要求更高,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領悟這類題型的復習技巧和答題規律。
1.人類在太空中發展起來的技術可以為人類造福,但太空活動留下的大量航天器殘骸等太空垃圾卻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害。這段話反映的哲學原理是( )。
①矛盾雙方組建融合趨向一個無差別的統一體
②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趨勢
③矛盾雙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矛盾雙方依賴,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因為它在于揭示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被稱之為辯證法的一條根本規律。此類題目是借助事例考察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側重于考察考生對哲學原理的應用和理解能力。本題當中科技的發展帶來了雙重作用,一方面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留下的太空垃圾污染了環境。尤其是題干中的“但”表示意義轉折的關鍵詞,可以看出之后題干表達的意思與之前有利影響對比是負面的。綜合思考,這道題中科技發展的“利”與“害”就是指矛盾雙方,所以在矛盾體當中不能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就沒有對立,也就否認了矛盾,所以①不對;②是把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截然分開,沒有看到二者的相互依存。故本題答案選D。
2.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中國的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后的第五個成員,人民幣成為真正的“世界貨幣”。這說明( )。
A.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B.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C.人民幣日益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
D.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不同社會制度間的意識形態斗爭逐步緩和
分析:這道題目選取的材料是一個時政熱點,考察考生用哲學原理看待問題的能力。從題干可以看出,2015年我國完成“十二五”規劃,一度躍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國家,人民幣擁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針對這一狀況要求考生學會用哲學思維分析。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體現人民幣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新晉世界貨幣,發揮世界貨幣職能。這體現了事物是斷向前發展的。題干中并無新舊事物對比,因此B不選。D選項題干未體現。
3.北齊文學家劉晝說:“外疾之害,輕于秋毫,人知避之;內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避之。”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B.內因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決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
D.內因對事物發展起著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
分析:這道題目是考察哲學原理非常典型的一道題目,今年哲學題的考察難度適中。題干說的是外部的疾病在很輕微的時候人們就會去避免它,但是身體內部的疾病的危害更加嚴重,告誡人們對于外疾卻切莫不可忽視。這里強調的是,內因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故本題答案選B。
總結,馬哲和時政部分以記憶型和理解應用型考察是最常見的題型,占分值比重也較大。上述題目的考察方式大家要有所感覺;通過對題目的分析找到每年考試的重難點,考生只有復習準確到位,才能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復習重點有所偏差,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功夫也是枉然。希望能夠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參考小編分析,提升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