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是我們世界的“瑰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當把它當作一門考試去記憶時,很多人又痛苦不堪。所以在事業單位考試中,考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就是死記硬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隨便寫寫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背是基礎,只靠背是絕對不行的,要有技巧的背,才能記得又快又熟。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在學習秦漢朝時,可從時間的角度進行簡單設計:
1、建立(包括時間、人物、地點)
2、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3、繁榮(指具體表現)
4、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基本框架列好之后,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每個章節內容,添加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1、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2、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3、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么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比如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起因、經過、影響等等。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件,還是很有意思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補充這些東西,去提高考生對歷史的興趣。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例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1)腐敗官場+軍隊+財政(2)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事件、事態過程:準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這樣既有條理性又能記憶深刻。
總而言之,歷史知識繁雜,廣大考生要想在考試中將自己所知的歷史知識正確的書寫出來,即可以通過技巧巧妙的背誦,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