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黃土高原地區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區45.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為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監督區和重點治理區。重點治理區中多沙粗沙區面積為7.86萬平方公里,其中的粗泥沙集中來源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先粗后細,分期治理,使有限投入盡快發揮減沙效益。在措施配置時,要按照各區特點,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淤地壩建設為主,生物、耕作措施相結合。通過綜合治理,有效地攔蓄和利用泥沙,減少下游河道淤積,發展優質高產基本農田,為退耕還林還草創造物質基礎和社會保障條件。同時采取封育限牧,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改善。規劃近期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治理,在粗泥沙集中來源區和其他區域,治理面積 12.1萬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干工程1.67萬座;遠期基本完成多沙粗沙區剩余的5.98萬平方公里的治理,總治理面積12.1萬平方公里。在新增治理措施的同時,注意已經建設治溝工程的加高加固和已經治理面積的鞏固。
按照《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劃分,黃河流域山洪災害防治區總面積31.0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其次是內蒙古高原地區。防治區內地表切割破碎、溝壑縱橫,暴雨強度大、歷時短,暴雨洪水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突出。山洪災害防治應與支流治理和水土保持相結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以非工程措施為主,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應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對山洪災害的認識,建立完善的監測通信預警系統,制訂切實可行的防災預案,完善和細化政策法規。應結合水土保持,堅持以淤地壩系建設為主,與支流治理結合,對小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采取攔擋、排導、削坡等綜合措施治理。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