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擴大內需的定義
所謂擴大內需政策,就是在生產相對過剩的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拓寬國際市場,培育消費熱點,以拉動經濟的增長。簡言之,就是通過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正確的消費政策。
(二)擴大內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推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是國內需求。國內市場廣闊是我國最大的優勢。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我國經濟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增強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擴大內需是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
我國國內市場存在著廣泛的需求,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調整,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快和進一步改善,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都會帶來巨大的需求。
(三)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
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當前,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今后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最緊要的就是立足擴大內需,積極擴大內需,扎扎實實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嚴重影響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作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我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外需不振、出口下滑都會減弱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面對外需萎縮的新變化,進一步擴大內需尤為必要和迫切,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最有效的手段。我們必須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拓展自身需求,在本輪國際經濟結構調整中,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切實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黨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爭分奪秒,狠抓落實,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擴大內需既是戰勝當前困難、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有力抓手,又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不斷加速,國內市場廣闊,發展機會多,回旋余地大,需求潛力尤其是農村市場需求巨大。30年改革開放打下了良好的物質、技術和體制基礎,國民儲蓄率高,金融體系總體穩健,資金供給較充裕,宏觀政策調整空間較大。只要堅定信心,措施得當,抓緊落實,擴大內需必將大有作為。
我們面臨的保增長任務繁重艱巨,保增長的關鍵是解決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要著力調整內需外需結構、投資消費比例,一方面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適當擴大投資規模,切實優化投資結構,另一方面積極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與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發展服務業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讓人們“有錢可花,有錢敢花”,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同時,通過擴大最終消費需求,帶動中間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國內產能,形成新優勢,提高競爭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擴大內需歸根到底要靠激發企業和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來實現。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抓住時機推出更多有利于發展的改革措施,以深化改革,消除制約擴大社會需求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相互配合來擴大內需,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