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調控的含義
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二)宏觀調控的目標
當前我國的宏觀調控目標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必須把保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擴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調結構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
1.把“保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從當前的國內外經濟走勢看,“保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尚未根本緩解,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期調整,2009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嚴峻復雜。一是美國金融市場還可能出現劇烈動蕩。二是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迅速擴散。三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大。
從國內看,2009年我國經濟減速的壓力繼續加大。一是外部需求急劇收縮,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明顯減弱。二是投資的名義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實際增速難以明顯上升。三是消費增速仍在高位,但難以持續上升。
從各方面因素判斷,當前我國必須把保增長、制止經濟增速下滑,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保證2009年經濟增長速度不低于8%,這是緩解各方面矛盾的重要前提。
2.把“擴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
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更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實現保增長目標的根本途徑。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超過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和政策力度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
第一,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第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更好地解決低收人群眾住有所居問題。第三,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解決“卡脖子”路段。第四,加大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和技術改造投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第五,加大對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增強產業競爭力。第六,加大社會事業投入,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是這一輪擴大內需的重點。
總體上看,這一輪擴大內需不是簡單地上項目、鋪攤子,而是通過政策先行,引導社會投資;通過改善民生,擴大居民消費;通過調整結構,保持經濟增長;通過促進就業,確保社會穩定;爭取經過2~3年的努力,顯著提高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3.把“調結構”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
我國已經到了必須加快結構調整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必須把擴內需、保增長與調結構有效結合起來,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我國經濟結構的基本特征,一是需求結構失衡,經濟增長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弱;二是產業結構失衡,經濟增長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擴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三是要素結構失衡,經濟增長依賴生產要素的高強度投入,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增強針對性。
第一,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第二,要以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關鍵環節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第三,實施以理順資源要素價格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重點調整要素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