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事件鏈接】
熱點事件1: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16年全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53505件,2015年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39324件,2014年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19415件。消協統計的這一數據既表明了消費者維權意識開始提高,又表明了在日常的消費活動中,消費者很容易受到權益侵害。
熱點事件2:江蘇省相關的政府規章中早有明文規定“對查證屬實的食品安全舉報給予獎勵。”市民老吳舉報成功后遲遲沒有拿到獎金,無奈之下他將受理舉報的南京市雨花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告上法院。雨花臺區法院一審判決該局限期對老吳的舉報獎勵進行申報。
熱點事件3:2005年,郝勁松因火車銷售貨品不開發票將“鐵老大”告上法庭,指控中國鐵路每年涉嫌偷稅1億元,迫使鐵道部向全國各鐵路局發出《關于在鐵路站車向旅客供餐,銷售商品必須開具發票的通知》。不久,國家稅務總局和鐵道部聯合印制了一種鐵路專用發票,在全國列車上配備。
【中公評析】
維權意識就是當自己的權益正在受到侵害或者已經受到侵害時,大腦里會自然而然出現需要通過法律、仲裁、行政、協商等渠道保護自己權益的想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越來越多的公民渴望受到公平的對待和充分的尊重,享受法律賦予的權利,社會大眾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目前為止,求助于消費者協會的手續相對較復雜,走訪取證麻煩。消費者維權意識提高,但是維權途徑太少,如果付諸于法律訴訟又需要花費太多的財力物力和時間。所以說即使消費者維權意識提高,但是要真正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還是漫漫長路,艱辛無比。
因此,在消費者維權意識提高的前提下,為了更有效的維護消費者權益,還需多管齊下。
首先,法治先行。一是科學立法。立法機關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制定法律,保障維權效果;二是嚴格執法。執法機關要以法律為準繩,對侵犯公民權益的行為嚴厲打擊,維護公民權益;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機關在審判檢察中,平衡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關系,讓公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其次,管理保障。行政機關要公示維權信息,做好政務公開;明確權力清單,杜絕濫用職權。
最后,教育補充。做好廣大群眾的普法教育,加大法律宣傳,開展法律咨詢服務活動,送法律下鄉,全面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引導社會公眾從思想上擺脫“怕麻煩,怕困難”的束縛,敢于用法律知識和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