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最近一段時間,“神醫專家”劉洪濱(“濱”有時寫作“斌”)徹底出名了。隨著劉洪濱使用多個身份在電視上推銷各種“藥品”的事情被曝光,她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但“表演道路”也走到了盡頭。除了劉洪濱,變換姓名或身份在電視節目中賣藥的另外三名“神醫專家”也被網友揪出。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調查發現,劉洪濱等“四大神醫”和北京的一家傳媒公司有密切關聯。
“劉洪濱是火了,她現在是不能出現了?!边@家公司負責人表示,網傳的“四大神醫”在出事之前他們都可以聯系到,劉洪濱做一期節目的酬勞“不會超過兩千元”??此骑L光的“專家”,也不過是涵蓋廠家、銷售商、制作公司和廣告公司的“藥片兒”產業鏈上的小小一環。
〖題目預測〗
近期,“神醫專家”劉洪濱等借用多個身份在電視上推銷各類“藥品”的事件被曝光,輿論對此一片嘩然,有網友稱像劉洪濱一樣的“虛假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還有三個,他們被網友戲稱為撐起中國虛假醫藥廣告圈的“四大神醫”。對四大“神醫”的這些貓膩,你怎么看?
〖解析〗
所謂的“四大神醫”實則是打著“神醫專家”的幌子招搖撞騙的“演員”,這些人長期從事虛假醫藥廣告宣傳,極大危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其行為相當卑劣。我們只有及時取締此類虛假廣告,嚴懲背后的廣告主、經營者、發布者等推手們,切實做到源頭治理,方能讓各大“神醫”銷聲匿跡。
近年來醫學養生節目的興起和醫學知識的普及,讓人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了解一些醫療常識,更好的抵御疾病,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身體健康知識的重視。然而,類似“四大名醫”的出現,極大的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既不能緩解患者病痛還可能危及群眾的健康。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中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這些“神醫”及相關電視廣告罪行累累,幾乎觸及了廣告法的全部紅線。
在我看來,“四大神醫”的出現絕非偶然,一方面,廣告主或者廣告經營者才是最關鍵的“導演”和元兇。見錢眼開的地方電視臺同樣積極主動地為其提供騙人舞臺。同時,相關制度都不完善和追責機制的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堂而皇之地借助各大電視從事虛假宣傳。另一方面,觀看這些養生節目和相應的醫療常識節目的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他們易被節目中虛假的成分或者夸大的成分所蠱惑。
要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保障群眾利益,主要應當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向內要敢于破冰。無論是相應的監管部門醫藥監管部門還是電視節目運營者,都應該承擔起監管和疏導的作用。真正從源頭上進行思想疏導,讓從業者意識到作為電視行業要承擔起傳播社會正能量和傳遞正確的醫學常識的作用,及時切斷此類利益鏈,做好源頭梳理。第二,向外要完善監督機制和做好宣傳工作。監管部門不能繼續選擇性失明,要及時對招搖過市的“神醫”和虛假廣告嚴格管理,完善制度規定,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法律強有力的落實是社會工作的穩壓器。因而既要對“神醫”追責,更要深挖背后的廣告主、經營者和發布者,追究其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此外,繼續加大醫學常識知識的宣傳,讓消費者在真實的信息中獨立自主地判斷產品優劣,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