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自從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各地開展文化創意產業活動,并逐步形成了規模。這次創意產業的成功,在于博物館界思想觀念的提升與成熟,堅持了博物館的公益性質,堅持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堅持了一條正確的普遍認同的思想路線,對創意產業的地位、作用和經營模式有了精準的定位。
【解析】
我國當前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現狀不容樂觀,無論是在研發方面還是在經營水平上,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很大。具體表現在創新力不足,與社會時尚的審美趣味沒有同步,無法迎合現代人對于文化的審美需求,進而致使其文化創意產品繁多卻沒有市場。
博物館從事經營活動的依據模糊不清,存在政策缺位。大部分人對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認識不清,以為其只能屬于公益文化事業,不能進行經營活動,因此很少有人會研究如何使其壯大和發展。國家在這方面的界定也不清晰,導致無人敢涉足發展。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管理與激勵機制滯后。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關于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的政策,但是針對博物館這樣的“事業主體、公益經營”的細致法規并不明確,博物館要發展沒有政策依據,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自然難以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如何挖掘博物館的自身文化資源,同時利用市場力量發揮自身優勢,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這是目前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增強陳列展覽的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通過這種方式從小學生開始注重此項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其次,完善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積極拓展博物館的文化休閑、文化消費功能,豐富和完善博物館社會服務,滿足公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文化消費和社會服務;
最后,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完善支持政策,加強對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平臺建設,完善其營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