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為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而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1年11月25日)
秦光榮
同志們:
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是在深入實施“兩強一堡”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為加快建設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而奮斗。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八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一、凝心聚力、克難奮進,圓滿完成省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5年來,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和各族群眾,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戰勝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嚴峻挑戰,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勝利完成省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打牢發展基礎,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產業發展協調性增強,發展條件改善。啟動實施中低產田地改造、山區綜合開發等重大工程,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組織實施“雙萬億”、“雙百”工程和12個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用更加突出。煙草稅利突破千億元,電力裝機容量成倍增長,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居全國前列,生物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旅游“二次創業”初顯成效。信貸投放過萬億元,服務業發展迅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F代新昆明、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建設步伐加快。綜合交通骨干網絡初步形成,中緬油氣管道和石油煉化基地開工建設,通信保障能力快速提升。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大型灌區建設進展順利。經過5年努力,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預計生產總值從3988億元增加到8500億元,年均增長11.9%;財政總收入從886億元增加到2230億元,年均增長20.3%。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全省三分之二財政資金投向民生,各族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與日俱增。預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070元增加到18000元,年均實際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250元增加到4600元,年均實際增長11.0%,人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積極統籌城鄉發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扶貧攻堅力度加大,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皟苫惫阅繕巳缙趯崿F,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受益面日益擴大。人口計生工作不斷加強,社會福利、優撫安置、老齡工作、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快。積極構建防災減災體系,快捷高效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認真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征地拆遷、移民安置、安全生產等問題,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得到維護。
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謀劃和推動橋頭堡建設,云南在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國際大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口岸和通關便利化建設得到加強。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對外貿易大幅增長,“滇企出境”步伐加快。瑞麗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順利實施。國內外區域合作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明顯。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等改革深入推進。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取得積極進展,紅塔、昆鋼等8戶大型企業進入全國500強,“央企入滇”初見成效。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發展活力增強。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法治、責任、陽光、效能政府建設深入推進。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千方百計加快邊疆民族地區發展步伐,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更加鞏固。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大力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深度貧困少數民族群體,民族地區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少數民族干部和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保障信教群眾基本權益相結合,宗教和順有序局面得到鞏固。認真落實促進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保持了藏區和諧穩定。
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成效明顯。堅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根本任務,著力推動民族文化大省向強省邁進,文化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發展,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新聞輿論引導和媒體建設得到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城鄉,文化惠民工程深得人心,群眾文化活動更加活躍。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省級經營性文化單位實現轉企改制。文藝創作持續繁榮,音樂、影視、歌舞、文學等藝術門類一批精品力作榮獲國家級大獎,特色文化品牌不斷涌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位居全國前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廣泛開展。
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深入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藍天綠地、青山碧水的生態優勢更加凸顯?!吧衷颇稀苯ㄔO取得新進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范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及固碳能力保持較高水平?!伴L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持續推進,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力度加大,滇池由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態恢復湖泊轉變,其他湖泊水質保持穩定。城鄉環?;A設施不斷完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完成,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
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更加鞏固。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依法治省,齊心協力促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社會法制化水平、依法執政能力不斷增強。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日益完善。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建設,政黨、民族、宗教、階層和海內外同胞關系進一步和諧,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壯大。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有效發揮。群眾工作和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捌桨苍颇稀眲摻ɑ顒由钊腴_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毒品危害和艾滋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繼續保持了邊疆安寧和諧穩定。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保證。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理論武裝工作得到加強。組織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和“三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各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執行力和創新力不斷提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選人用人公信度穩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訓取得實效,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深入推進“云嶺先鋒”工程和邊疆黨建長廊建設,全面消除村民小組“黨員空白”點,基本實現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站點、規模以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連續5年選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駐村幫扶。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涌現出楊善洲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先進典型。著力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巡視工作力度,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5年,是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5年,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5年,是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5年,是黨建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的5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駐滇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全省各族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是歷屆省委打下良好基礎和老同志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向所有為云南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二、堅定信心、不辱使命,奮力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支持橋頭堡建設的意見,把云南對外開放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標志著云南進入一個劃時代的發展階段,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繁榮,是云南人民千百年來的不懈追求。早在兩千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國通向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陸路門戶,延綿不斷的馬幫商隊開辟了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近現代歷史上,云南建成第一條國際鐵路,設立第一個內陸海關,修筑了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開辟了駝峰航線,鋪設了中印輸油管道,彰顯了云南在全國的戰略地位。上世紀末,云南提出并推進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為橋頭堡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歷史證明,自強不息的云南各族人民從來就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從來就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從來就有奮發有為的精神。
橋頭堡戰略歷史性地把云南推向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這一重大戰略,是中央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于打造國際陸路交通樞紐,培育西南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加強與印度洋周邊國家的開放合作,完善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維護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這一重大戰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顯了云南的區位優勢,為構建第三歐亞大陸橋、開辟新的西向貿易通道提供了條件,為云南與西南乃至全國各省區市開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重大戰略,為云南跨越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有利于云南在更大程度上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匯集到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加快民族貧困地區發展,實現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和邊疆和諧穩定。這一重大戰略,增強了云南跨越發展的重要動力,極大地提振各族人民加快發展的信心,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釋放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重大的歷史機遇面前,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國內外環境十分復雜,我們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一些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問題突出,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加大,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繼續向好,但轉方式任務繁重,物價高位運行,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極端天氣造成的災害影響不可低估。就我省而言,縱向比,發展成就顯著、變化令人鼓舞;橫向看,各省區市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影響和制約我省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總量較小,民營經濟發展不足,縣域經濟發展較差,貧困面大程度深,加快發展任務艱巨;產業層次較低,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凸顯,城鎮與鄉村、山區與壩區、內地與邊境以及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仍較突出,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尚未根本破除,科技和人才短板問題沒有明顯緩解,強化發展支撐的任務艱巨;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復雜,群眾訴求更加多樣化,腐敗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統籌兼顧各方、滿足群眾新期盼新要求的難度加大,防范各類突發事件的壓力增大,化解各種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艱巨。
綜合分析判斷面臨的形勢,未來5年是云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期,是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黃金期,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速推進期。立足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基本省情,緊扣發展不夠快、不充分、不協調、不平衡的現實省情,著眼潛力巨大、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前景廣闊的發展省情,我們必須始終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同云南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全力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只有堅持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才能提升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只有堅持和諧發展這個保障,才能營造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只有堅持跨越發展這個關鍵,才能盡快縮小與全國發展的差距,早日實現各族群眾富民強滇的美好夙愿。
今后5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戰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奮力跨越為關鍵,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夯實基礎、強化保障,拓展空間、壯大實力,加力提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建設開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今后5年主要奮斗目標是:
——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轉方式、調結構取得顯著進展,產業實力大幅增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到2016年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實現“四個翻番”。
——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兩個倍增”,就業更加充分,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更加有序。
——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有效推進,法治云南建設進程加快,公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保障,法治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顯著。
——文化建設再創新輝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明顯上升,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捌卟试颇媳Wo行動”深入推進,“森林云南”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范圍之內,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戰略地位更加鞏固,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步伐加快,國際大通道建設全面推進,沿邊開放取得重大突破。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做到八個堅持:
一是必須堅持立足云南、著眼全局,以宏大的氣魄謀劃云南改革發展。眼界繪宏圖,魄力鑄偉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高遠的視野、更加卓越的膽識,敢于擺脫束縛、推倒圍墻、打破框框,自覺把云南發展放到全國和全球總體格局中定位,放在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總體部署中謀劃,以國際視野、科學精神、戰略思維認識云南、建設云南、發展云南。
二是必須堅持以跨越發展為關鍵,推動云南駛入發展快車道。推動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關鍵在跨越,重點在加快。沒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就改變不了發展滯后的現狀,解決不了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難。必須堅持好字當頭、快字當先,能快則快、好中求快,牢牢抓住擴大投資、消費、出口的關鍵環節,采取創新性舉措,率先在最具潛力、最有優勢、最能見效的領域實現突破,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云南特點的跨越發展新路子。
三是必須堅持統籌城鄉、優化布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堅持工業興省、工業富省,堅持城鎮帶動、城鄉聯動,把城鎮上山和農民進城作為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有效舉措,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大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力度,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有效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使工業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城市獲得更廣的發展空間、農村獲得更大的發展扶持,努力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四是必須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大膽創造沿邊開放新奇跡。開放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胸懷,是現代文明的顯著標志。必須善于學習借鑒沿海地區敢闖敢試的開放經驗,克服眼界不寬、固守本土的封閉觀念,摒棄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狹隘思想,解決重招商輕服務的突出問題,消除制約和影響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實現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構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臺、建設大窗口、維護大團結、保護大生態,為加快橋頭堡建設拓展新空間、增添新活力。
五是必須堅持產業強省,發展壯大綜合經濟實力。云南要跨越,關鍵在產業。必須把發展產業作為全省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產業聚集、優惠政策向產業傾斜、人才資源向產業匯聚,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努力在競爭中培育產業、在競爭中提升產業,夯實云南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
六是必須堅持富民優先,千方百計增進廣大人民的幸福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富民為先。必須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為核心,以解決發展不平衡為重點,以增強公共服務為突破口,以增進人民幸福為根本,逐步形成惠及各族人民、保障困難群眾和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切實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把興邊先富民、強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讓各族群眾盡快富裕起來。
七是必須堅持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保發展,鞏固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各民族的團結進步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必須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以建設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為抓手,加大對邊疆民族地區扶持力度,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能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譜寫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八是必須堅持科教興滇、人才強省,增強發展的支撐能力。科技支撐發展,人才引領未來。必須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和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把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引領云南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要提高領導干部綜合素質,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力度,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借助科技和人才這一有力撐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
無論是歷史的反思、還是現實的審視,云南正處在蓄勢待發的重要歷史關口。能否最大程度利用好橋頭堡建設帶來的寶貴機遇,是對我們胸懷和膽識、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驗。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擔當,乘勢而上、強勢突破,才能譜寫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雄渾樂章。
三、統籌兼顧、重點突破,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推動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必須突出重點,創新舉措,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在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
(一)興產業、調結構,壯大發展實力
產業不強是云南的軟肋。必須把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大發展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調整三次產業、輕重工業、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和所有制、投資、研發投入結構,推進產業特色化、規?;⒓夯?、高端化,構建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農業調快調優一產。繼續實施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確保糧食安全。發揮地域和氣候優勢,建設煙糖茶膠、花菜果藥、畜禽水產、木本油料等特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以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加速新型工業化調快調強二產。工業是云南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省,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輕工業比重,大力發展生物制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日化等輕工業。整合提升鋼鐵產業,延伸有色產業鏈,加快發展石油煉化產業,增強化工產業競爭力,穩步壯大建材產業。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計劃,確保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三年倍增。促進服務業發展調快調特三產。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比重。積極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強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煙草產業要加快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優化卷煙結構,做大骨干產品規模,推進減害降焦和綜合利用,開創煙草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發展新境界。能源產業要加快“三江”干流水電開發,建設國家西電東送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礦產業要加大地質找礦和精深加工力度,推進礦電結合,引導能源密集型工業向水電資源富集區域集中。生物產業要抓好原料基地建設、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建設我國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旅游產業要繼續推進二次創業,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力培育現代生物、光電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產業聚集。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推動央企入滇和有實力的民企入滇,加快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培育近10戶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集團。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實施園區升級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務能力,打造10個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園區。實施產業集群打造工程,縱向延伸產業鏈,橫向增強配套能力,推動優質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聚集,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創新和落實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切實改進服務,推進公平準入,破除體制障礙,實施融資服務創新、市場開拓推進、集群發展促進、信息化服務推進等工程,支持民間資本進入資源開發、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政策性住房建設、商貿流通、國防科技工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使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迎來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春天。
強化產業保障。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投資結構并舉,增強民間投資主體活力,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投融資體系,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及財源建設行動計劃,鼓勵和調動更多的資金投向產業,力爭產業投資比重達到50%以上,民間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利用好國家差別化產業政策,實行優勢產業一產一策,建立省級領導聯系督導重點產業制度。深入實施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和質量興省戰略,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戰略性、前瞻性、公益性領域創新能力建設的主導作用,支持大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中小科技型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施企業家培育工程,壯大優秀企業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