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麗江市政府工作報告
——“這是一份為民著想的報告”
2012年之于麗江,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它不僅僅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本屆市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同時也是麗江撤地設市10周年。因此,今年政府工作做得怎么樣,也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在縱觀國內外形勢之后,報告客觀分析了今年麗江市發展所面臨的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機遇多于挑戰;希望與困難同在,但希望大于困難。
【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生態產業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國際精品旅游勝地、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要窗口和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設,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以特色經濟、縣域經濟、園區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為重點,擴投資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重實體強產業、抓改革促創新、惠民生建和諧,努力把麗江建設成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示范區。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以內。
【重大項目】
今年重大項目可真不少
抓項目、增投資是經濟發展的核心。今年麗江要抓的重大項目可真不少。
報告指出,今年麗江將按照“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竣工一批”的總體要求,繼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突破300億元。按照“落實一個精干的專門工作班子、一筆前期工作經費、一個工作責任目標、一項獎懲制度”的“四落實”要求,限時完成各項前期工作,力爭完成200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抓好麗香鐵路麗江段、麗攀高速公路華坪至古城段、古城至寧蒗縣城二級公路、境內金沙江中游庫區航運基礎設施、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點水利基礎設施和古城區金足、玉龍縣頭臺河、永勝縣小米田水庫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并適時開工建設。
繼續實行市級領導掛鉤聯系重大項目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推進175個續建項目。重點推進瀘沽湖機場、大麗高速公路麗江段、麗攀高速公路榮將至福田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切實加快文海水庫、臘姑河水庫等水利工程進度。
全面完成一批重點項目。完成大麗高速公路拉市至古城區環城西路段、古城至寧蒗二級公路新文段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完成牦牛坪風電場等一批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完成中濟海等一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完成老年人活動中心、福利院等一批重大社會發展項目。
【農業】
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民以食為天,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麗江的重要產業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麗江將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4萬噸左右,力爭完成農業總產值60億元,增長6%。
除糧食生產外,麗江不乏可以做優做強的農業資源,這些農特優產品在今年也將有大發展。報告指出,麗江將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繼續推進優質煙葉、馬鈴薯種薯、生物藥材、畜牧水產養殖、優質特色水果、木本油料等產業發展。市級財政繼續安排蔬菜產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扎實推進30萬畝蔬菜基地建設。做大做強麗江特色優質煙葉品牌,種植烤煙27.6萬畝,收購煙葉70萬擔。加快核桃、芒果、雪桃等特色林果產業發展,新建生態產業基地60萬畝。加強農產品綠色通道建設,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力爭實現畜牧業產值24.5億元,增長10%。
【工業】
向著工業-資金集中,資源匯聚,政策傾斜
或許在幾年以后,麗江除了旅游,還將豎起一面旗幟,那就是工業。只是,麗江要發展的工業,是新型工業。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今年麗江對工業的扶持力度將達到空前:資金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聚,政策向工業傾斜。
今年初步確定完成工業總產值160億元,增長27%。
清潔載能產業將得到加快發展。將繼續配合做好金安橋、阿海、龍開口、魯地拉電站建設及并網發電工作,支持、配合做好觀音巖、梨園電站籌建工作。加快太安500千伏及其他骨干輸變電工程建設,爭取麗江列入大用戶直供電及區域電價改革試點地區。延長水電產業鏈,積極發展礦電結合的清潔載能產業。
園區建設方面,將投入5000萬元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有條件的園區升格為省級園區。努力爭取引進一批央企、省企以及大型民營企業落戶園區。市級財政安排10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非公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推動新型工業發展。
重點工業項目建設也將加快。將繼續加大礦產、建材、能源等傳統工業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推進生物質能源、生物制藥等新興工業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旅游特色產品、優勢農產品加工等特色工業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交通用鋁型材、天然螺旋藻生產加工、搗固焦、金屬鎂等工業項目建設,以大投入、大項目帶動工業經濟大發展。
【旅游】
今年游客數要比去年增10%
剛剛過去的2011年,麗江旅游標準化建設成績有目共睹,麗江旅游的很多標準甚至成為了“國家標準”。在提高臺階的基礎上,麗江旅游如何更上一層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的麗江旅游有更大的抱負。
今年麗江旅游定下的目標是:力爭接待國內外游客1302萬人次,增長1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0億元,增長12%。
麗江旅游為何那么出名?那是因為麗江旅游與文化相結合,從而創下了獨具特色的“麗江模式”。今年,麗江仍將在加快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方面下工夫。通過堅持特色引領,把傳統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融入到旅游產業,提升老品牌、開發新產品。并挖掘整合旅游文化資源,大力開發旅游文化產品,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景區建設方面,將優化提升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等景區景點,高水平推進瀘沽湖、老君山、程海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旅游品牌。
今年將把標準化管理、人性化服務落實到旅游行業各個要素環節,鞏固提升旅游標準化建設成果。加快國際品牌酒店的引進和建設步伐,積極發展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加快推進麗江旅游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康體、會展等多元型轉變。
【規劃】
圍繞宜居樂居做文章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边@里的布局指的就是規劃。的確,規劃就是生產力,規劃就是投資環境。
值得欣喜的是,在今年麗江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規劃”被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報告中提出,將著力抓好麗江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加快打造宜居樂居城市。首先,堅持科學化規劃、特色化設計、標準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突出世界遺產地特征、民族文化特質、山水田園特點,彰顯雪山、古城、森林、河流等自然特色,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著力打造精品特色城市。按照“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要求,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做好山地綜合利用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按照“城鎮上山”、“園區上山”的要求,積極探索山水城市、田園城市、山地城市建設新模式。
規劃也包括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為增強承載力,麗江將進一步優化城鎮路網結構,加快城鎮公共停車場和供水、排水、供氣、供電、通信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積極配合做好中緬油氣管道大理至麗江天然氣、成品油輸送管道建設。抓緊建設完成預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在中心城區全面推行預拌商品混凝土配送。
與此同時,將推進城市品質跨越提升。一方面,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加大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違法建筑整治力度。此外,將鞏固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積極開展“四創兩申”活動,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衛生城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中國人居環境獎和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申報工作,著力打造宜居樂居城市。
【生態環境保護】
拉市海將爭取納入省重點保護湖泊范圍
游客一來到麗江,都有個明顯的感覺:麗江山好水好空氣好。生活在麗江的市民,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且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美景,喝上潔凈可口的天然礦泉水。而這一切,得益于麗江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將將環境保護作為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報告中指出,在推進生態建設方面,將加強境內金沙江、瀾滄江流域生態保護,強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繼續抓好“長治”工程。加快森林麗江建設,積極開展城鄉造林綠化活動,封山育林20萬畝,人工造林66萬畝,鞏固退耕還林24.5萬畝,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5萬畝,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碳匯。同時,抓好西南航空護林站白沙直升機場項目建設。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將繼續深入落實好省政府程海水污染防治現場辦公會和省政府瀘沽湖保護與治理專題會議確定的任務,著力抓好程海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進瀘沽湖水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工程建設,積極爭取拉市海以“9+1”模式納入云南省重點保護治理湖泊范圍。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管理和保護。
【改革開放】
以麗江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為契機
開放的經濟最具競爭力,開放的地區最具活力。當“橋頭堡”建設的戰略構想越來越清晰、目標定位越來越明確時,為麗江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與泛亞地區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今年,麗江將緊緊抓住橋頭堡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以麗江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為契機,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加快國際空港經濟區建設,爭取設立保稅物流區。新開通一批國際、國內航線。著力推動物流業發展,重點扶持4個專業性外貿公司和1-2個綜合性進出口公司,努力提升經濟外向度。加強與省內各州市及省外鄰近州市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力爭完成進出口總額7117萬美元,增長15%。
“走出去”的同時,麗江還將“引進來”,只是,引資不會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而將通過“招大引強”“選商選資”來促進招商引資向更高層次拓展,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通過深入實施“央企入麗”“省企入麗”和“大型民營企業入麗”戰略,著力引進一批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大項目。積極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努力提升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力爭國內合作項目到位資金158億元,增長10%。
【民生】
讓人民得到更多實惠
政府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實就是為了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今年,麗江市政府仍將著眼于著力抓好民生工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讓各族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和發展機會,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具體將通過6“抓”實現:
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積極落實國家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等就業扶持政策,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微型企業,推進項目帶動就業、創業促進就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各類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
抓好教育這個民生之基。著力實施中心城區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和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抓好實驗學校搬遷、玉龍一中遷建工程,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云南麗江高校園區建設。
抓好文化這個民生之需。爭取開工建設市博物院二期工程,加快中國麗江民族文化產業示范項目建設,啟動中國云南影視產業試驗區麗江基地項目前期工作,完成市圖書館主體工程。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大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加快云南高原體育訓練麗江基地建設。
抓好衛生這個民生之急。繼續抓好玉龍、華坪縣醫院遷建等項目,加快市醫院第二門診大樓、精神康復醫院、昆明醫學院附屬麗江醫院等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全面開展縣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工作。
抓好社保這個民生之依。
抓好住房這個民生之要。通過“廉租保底、公租解困、農村改危、抗震安居、市場調控”等方式,切實解決城鎮和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
今年政府集中財力辦的十件實事
●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改造中低產田地13.4萬畝、中低產林20萬畝,建設1.09萬件“五小”水利工程,解決9.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10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重點村建設,新建沼氣池4000口,完成3000戶節柴改灶,改建農村公路452公里。
●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實施200個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1400人易地扶貧開發、300戶安居工程,力爭解決5萬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
● 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500人,其中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不低于1800人。
● 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力爭各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0萬人,新增擴面19.29萬人,適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把農村五保供養對象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4元。
●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4200套城鎮保障性住房,完成8000戶農村危房改造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基本配齊63個鄉(鎮)的救災車輛,向城鄉居民發放家庭小急救包。
●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全覆蓋計劃”,使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都能享受健康營養餐,為全部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并把補助標準提高到小學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年1250元。
● 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工程”,建設5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68個鄉村級全民健身基礎工程。
● 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290元,提高住院報銷補償比例。
數字見證麗江2011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麗江市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和挑戰,全力保增長、穩物價、打基礎、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強力推動“品牌麗江”向“實力麗江”轉變,一個個數據顯示出2011麗江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78.5億元:2011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40.2億元:財政總收入40.2億元,增長54.8%。
1581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2元,增長15.1%。
42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70元,增長25.2%。
2.9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92%。
3.4%:城鎮登記失業率3.4%。
4.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6%,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了0.8、0.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