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新學期開始,“開學經濟”照舊火了起來。除了學習生活必備的“剛需”,如何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再次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調研機構發布的2016年大學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三成以上學生生活費不夠花,39%的學生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學生參與理財活動,高校連續多年成為金融詐騙重災區”,聯系曾引起全社會關注的“裸條貸款”新聞,大學生如何管理錢包的問題不可小視。正確看待財富、學會理性消費、規避財務風險,建立起健康積極的財富觀,已成大學生們亟待彌補的一課。
【解析】
每到開學季,手機、單反相機、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被不少學生列入到購物單上。有一些父母即便苦了自己,也不愿意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需求,大多都是“一概滿足”;加上相互攀比,不理性或過度消費,已經成了在校大學生間的普遍現象。開學“買買買”,一方面可能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關系到學生節儉、理性消費觀的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財富觀念的變化,盡早培養學生的理性消費和財富觀念,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財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研究和引導當代大學生的財富觀,不僅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客觀需要,也是關乎高校將培養怎樣的人的大問題。
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對獲得財富避而不談不現實,透支自己的人生財富更不可取,讓大學生群體盡快補上財富觀這一課至關重要。只有更具備獨立意識、更具備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夠理性追求財富、合理支配財富、防范個人財務風險、科學制定人生目標的人才,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樹立投資學習觀,在生活中抓住重點。大學生應該把消費重點投資到學習上,包括購買圖書資料、參加技能培訓、購置必要的電子設備等等,充實學習內容,豐富學習形式。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戶外旅行,去更多地認識世界,開拓視野。將消費重點轉移到投資學習上,才是一個大學生應有的健康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