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廣州,不少共享汽車公司已經投放車輛在大學城、海珠區等地,在很多時候都是“一車難求”。更超出一些人想象的是,相關投放企業稱,大學城的學生用戶已經達到40%,車輛一天最高能出租10次。這樣的數據,讓人感嘆新來的共享汽車相當生猛。
【解析】
共享汽車如今真的駛進了中國人的生活,就像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前輩”那樣,也許會給城市治理帶來新挑戰,但總體上給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利遠大于弊。共享汽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與其擔憂其未來會不會造成交通擁堵,不如思考它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如何跨越難關,多為公眾造福,少為城市治理出難題,更有意義。
共享汽車會不會加劇交通擁堵這一質疑進行分析,看起來共享汽車會增加汽車保有量,但實際上只要是遵守現行限牌政策、合法取得車輛指標,再加上共享這一模式有利于車輛使用強度最大化,共享汽車不僅不會加劇交通擁堵,還有治堵功效。
一些城市的騎車難、停車難問題凸顯,如果早做好了自行車道和停車點規劃,這些負面效應將大大減少。而共享汽車的運行,更需要諸多社會服務的完善配套。比如充電設施、專用停車位、與地鐵等公交系統的接駁等,這些大大影響共享汽車用戶體驗的因素,只有納入城市治理大局,做出有前瞻性的規劃,才能讓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