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強化新形勢下的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為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以黨內法規的形式予以固化,本次全會提出了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要“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這“四個做到”和“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這“三個監督”,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更是對從嚴治黨提供了更完善、更規范、更細化的制度保障。
【解析】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制約和監督制度,不斷加強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
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是依據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監督、保障黨組織行使職權、完成任務,黨員履行義務、行使權利,黨的干部履行職責、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的活動,是黨約束、完善和加強自己必不可少的保證條件。
強化黨內監督,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完善監督體系,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首先,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強化黨內監督的制度支撐。只有這樣,才能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
其次,在完善頂層設計中強化黨內監督。強化黨內監督,關鍵是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加強黨的建設,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進一步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使《條例》更貼切、更實用、更具有操作性。
最后,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基本方法,是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加強黨內監督,保持黨的肌體健康,使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