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深度解析:抑制"網語倒灌"需社會價值引導
來源:易賢網 閱讀:900 次 日期:2017-03-15 13:55:15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熱點深度解析:抑制"網語倒灌"需社會價值引導”,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背景鏈接

2016年3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2015年網絡語象報告》指出,網絡語言低俗化已向紙媒等傳統媒體滲透,一些市場類報刊為了吸引眼球,頻頻使用網絡低俗語言作為標題,失范之勢不容小覷。這容易造成公眾對于鄙俗用語被官方話語體系接納并賦權傳播的誤讀,給社會文明之風帶來嚴重影響。

綜合分析

語言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具有嚴謹性和文化邏輯性。作為一種思維工具,語言的運用受到思維者文化因素的制約;作為一種交際工具,語言的表達又受到交際者群體心理和習俗的影響。因此,面對傳統媒體“頻頻使用網絡低俗語言作為標題,失范之勢不容小覷”的態勢,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是突破標準,沖擊底線。二是定位媚俗,“拿來”取向。三是把關不嚴,生搬硬造等。

現實中,“網語倒灌”與低趣味的文化環境和時代精神粗鄙化有關,在一定意義上,“網語倒灌”并不僅僅是個語言低俗的問題,相反,是一個與時代精神癥候和文化氣度密切相關的課題。僅僅就網絡語言的低俗談問題是個死結。審美價值的偏離和社會價值觀的異化,讓粗鄙成為時尚,庸俗成為流行,語言、文化的格調品位自然會下滑跌落。網絡語言的粗鄙化、庸俗化與暴力化正是時下文化品位在網絡社會的折射。

媒體跟風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做法并不一定會契合讀者的口味,也不符合新聞報道的語境,相反會讓傳統媒體注意力轉移到追求新奇的形式之上,停留在傳播的表層,以淺薄化表面化逐漸解構傳統媒體的以內容為王深度取勝的優勢,不僅造成信息傳遞或者是讀者認知的時空錯位,對于文化傳承青少年教育和中文的國際傳播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參考對策]

教育專家認為,網絡時代人們生活的多樣性和人們追求快捷的要求,決定著語言運用的多樣性。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粗俗的、不得體的網絡語言必然得到淘汰,不文明的詞匯也必然消失。但這要建立在整個社會的精神和文化追求上。而在此過程中,價值引導的作品相比規范使用同樣重要。

一是要求我們不要生編硬造網絡詞匯,杜絕傳染源。

二是不要以使用庸俗的網絡詞匯為榮,切斷庸俗的網絡語言的傳播鏈。

三是傳統媒介不能做庸俗的網絡語言的推手,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應少用或不用網絡語言,阻止庸俗的網絡語言在網絡外的傳播,讓其失去市場。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