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行業協會商會原本應是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其主要作用在于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為行業秩序制訂規范、為企業發展注入“加速度”,特別是要多做“市場需要做卻無人牽頭的事、政府想要做卻無精力做的事”。然而,長期以來,一些行業協會商會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將企業視為“唐僧肉”的妖怪,背后無不有權力打氣撐腰。一些協會商會更淪為“紅頂中介”,一頭勾搭權力,另一頭恣意亂收費,心甘情愿地充當一些政府官員、職能部門攫取利益的工具。此情形下,“紅頂中介”里的權力出租、利益輸送幾乎成了常態。
2015年7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厘清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職能邊界,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標準表述】
[意義]
行業協會商會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其與行政機關脫鉤,對于創新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市場、企業與政府之間關系,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與深遠歷史意義。
[現狀]
當前我國共有各類行業協會商會7萬多個,其中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有700多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門類、各個層次的行業協會商會體系。
由于許多行業協會商會由權威行政資源轉化而來或由政府主辦,自主性、自治性與自律性不足,作為市場治理機制和經濟利益聚合機制的作用并未能充分發揮。集中表現在:行業協會商會往往是行政主管部門權力的延伸,代表性不強,覆蓋面較窄,難以真正代表和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利益。就其自身而言,結構不合理、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危害]
“紅頂中介”盛行,不僅攪亂市場與行業秩序,而且吞噬簡政放權的改革紅利。按理,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行政審批事項與費用理應大幅縮減。然而,一些地方在行政審批做“減法”的同時,“紅頂中介”卻在做“加法”、“乘法”,結果是行政審批的門檻越來越低、費用越來越少、效率越來越高,但評估、鑒證、質量檢查、安全驗收等第三方中介事項與費用卻有增無減。比如,日前某地就爆出僅當地氣象局的“防雷減災”氣象技術服務收費,一年就高達1064萬元。“官方”指定中介機構的每個避雷器售價800余元,但市場上才賣160元。凡此種種,足見“紅頂中介”對市場秩序的嚴重破壞。
[參考對策]
為“紅頂中介”摘除官帽,專家認為必須要在體制機制上“動刀子”。
兩辦印發的方案提出,脫鉤將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促進行業協會商會自主運行、有序競爭、優化發展,明確將從機構分離、職能分離、資產財務分離等五個方面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徹底“脫鉤”,體現了國家為“紅頂中介”摘官帽問題上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但是,不可否認,為“紅頂中介”摘官帽,僅是整治行動的第一步。
要徹底斬斷“紅頂中介”與行政機關之間“暗渡陳倉”的利益輸送,讓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各歸其位,就應真正鏟除“紅頂中介”生存的土壤。為此,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行業協會商會自身的制度建設。特別是應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立法工作,將脫鉤之后的行業協會商會的服務權限、職責等納入法律監管范疇,以防其成為“脫韁野馬”。如此,方能讓行業協會商會摘下官帽“下海游泳”,回歸自己原有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