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城市,詩意棲居之地
來源:易賢網 閱讀:904 次 日期:2017-03-07 17:07:56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范文:城市,詩意棲居之地”,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留于城市,是為了生活的更好”,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道出了城市發展的意義在于給予人們生活,而不是生存。生存意味著保持生命體征,能活下來;生活則意味著能高質量的生存,不僅要存活下來,還要活得舒適、活得體面、活得有追求。城市應該成為人們生活的地方,而不只是生存的地方。

在物質欲望不斷膨脹、城市病癥日益加重的今天,城市該何去何從?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吟誦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為我們描述了一種美好的的生活狀態,這應該成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生存”到“生活”,就是一個為生存增添“詩意”的過程。

詩意當來源于“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的人居環境。“一切景語皆情語”,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是詩意的源頭。當前,城鎮化過程中,一味追求高速度、大規模,忽視人居環境建設。當我們身處蚊蠅滋生、臭氣熏天的垃圾包圍圈里,哪來的詩意?當我們吸著氣味刺鼻、損害健康的受污染空氣時,哪來的詩意?當我們連干凈的水都喝不上的時候,哪來的詩意?人居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城市,不要說生活了,連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詩意還來源于“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的社會環境。一個公平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讓民眾感到安全、幸福,才能不為“五斗米”而疲于奔波。過去的城市建設大多以經濟建設為重點,關注于GDP數量的增加,而忽視社會民生建設?,F在一系列副作用顯現出來:貧富差距加大、城市安全堪憂、交通擁堵嚴重、房價不斷飆升……成為“房奴”、“車奴”、“孩奴”、“蟻族”、“鼠族”的我們,每天都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中度過。這樣的城市生活,何談詩意?

詩意也來源于“詩成六義備,樂奏八音諧”的文化環境。一個失去文化傳承的城市,等同于失去靈魂的驅殼。一個沒有靈魂的驅殼,又如何懂得詩意呢?然而,現如今有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歷史文化傳承,盲目抄襲國外經驗,洋地名、洋建筑隨處可見,“大廈加廣場”的模式不斷復制。呆板僵化的城市外殼下,是蒼白淺薄的“靈魂”。實現詩意的棲居于城市中,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必不可少。

詩意的棲居是生活態度,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追求。“望得見山水”是詩意,“留得住鄉愁”也是詩意。城市,應該成為人們詩意的棲居之地。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申論范文:城市,詩意棲居之地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