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先進文化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光榮傳統。在56年發展歷程中,中國航天不僅取得了以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還孕育了偉大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下統稱“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動詮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航天領域的具體體現。
踐行航天精神,必須牢固樹立以國為重、忠誠于黨的崇高信念。航天事業從來都與國家利益、民族命運緊密相連,與國家安全、人民幸福息息相關。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始終是航天人的不懈追求。廣大航天工作者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化作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和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祖國的榮辱興衰、人民的幸福安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今,集團公司16萬名員工早已形成這樣的共識:既然選擇了航天,就必須始終堅持黨的事業和國家的利益至上,以必勝的信念去拼搏,去奮斗。
踐行航天精神,必須始終秉承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進取意識。發展航天尖端技術,是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充滿荊棘和坎坷的道路。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幾代航天人以創新為榮,憑借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意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國際公認的尖端課題,掌握了一項又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航天發展道路,在戰略戰術導彈、運載火箭和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主要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隨著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項重大突破,用成功兌現了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在新形勢下,實現航天事業的不斷跨越,就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列,敢于在重要領域和科技前沿實現“中國創造”,勇于登攀,敢于超越,大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扎實推進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二代導航、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等一大批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努力開創航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踐行航天精神,必須大力發揚嚴慎細實、以質取信的工作作風。航天產品的質量事關國家地位和形象,事關國防安全和祖國統一大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積極倡導下,中國航天人樹立了“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的“三嚴”作風。1966年,周恩來總理針對航天型號技術復雜、質量與可靠性要求高的特點,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十六字方針作為航天工業科研生產及質量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沿用至今,成為幾代航天人的座右銘。在新的歷史時期,集團公司不斷挖掘、培育和弘揚具有航天特色的質量文化,提出了“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的質量理念,形成了“嚴慎細實”的質量行為準則,這是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踐行航天精神,必須不斷升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寶貴品質。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科學技術相對落后、長期處于國外敵對勢力限制和封鎖的條件下創立、發展起來的。許多航天老專家主動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和科研條件,聽從新中國的召喚,歷盡艱難萬險回到祖國。他們看名利淡如水,視事業重如山,扎扎實實干工作,默默無聞作貢獻,為航天事業的崛起和騰飛奉獻了一生。由于事業的特殊性,航天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無怨無悔。為了祖國的需要,他們獻出了青春、智慧和汗水,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當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現實,更需要大力弘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和引導廣大員工獻身航天、報效祖國。
踐行航天精神,必須精心培育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大局觀念。航天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科學技術領域和國民經濟部門,僅靠幾個部門、幾個地區根本辦不成。以載人航天工程為例,直接參與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院、基地、研究所就有近200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有3000多個,涉及數十萬科技工作者。正是依靠團結合作、大力協同,集中最寶貴的資源,匯聚最優秀的力量,以整體優勢彌補客觀條件暫時的不足,航天人才創造了“一代人干成了幾代人的事”的奇跡。今后,我們要繼續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系統工程理念,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的資源,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奪取航天重大工程的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