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能力在面試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歷年國家公務員面試中,由于對公務員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視,主要考查應變能力的情境性問題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每年的必考題型。因此,對應變能力的了解與把握,將直接影響到考生的面試結果,是考生是否能夠成功實現從“公”夢想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一定要有所重視。
一、應變能力的含義
中共中央組織部2009年9月8日頒布的《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大綱》將應變能力界定為:面對變化的情況和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反應,采取適當方法和措施予以妥善解決的能力。
公務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考生應當具備應對復雜局面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應變的能力,才能在復雜的形勢面前,從容不迫。因此,它更多的是一種技巧、一種智謀,是現代人,特別是公務員急需掌握的一套本領。
應變能力要求公務員做到以下四點:一是思維的敏捷性和情緒的穩定性;二是對突發事件的整體駕馭能力;三是對工作事物分輕重緩急,把握重點,按照一定順序處置的協調能力;四是迅速處理工作中突然出現的疑難、棘手問題的隨機處置能力。
二、主要考查應變能力的題型及作答思路
重點考查應變能力的情境性問題,主要是通過設置一種或者多種情境,并給考生設定一個具體的身份,要求其能夠站在題中所設定身份的立場和角度,對突然發生的各種狀況、問題及矛盾,能夠立即做出反應并妥善解決。通過應試者的回答及對其現場表現的觀察和記錄,考查考生對突發事件的整體駕馭能力、應急應變能力、思維的敏捷性以及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等多種能力,從而判斷其是否適合或勝任所報考的職位。
根據設置情境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重點考查應變能力的情境性問題分為公共危機類和日常工作危機類以及輿情輿論危機類三種。
(一)公共危機類
公共危機類的情境性問題就是以公共危機事件為命題背景,給考生設定一個具體的身份,假設其正在面臨某個公共危機事件,問其將如何處理,從而考查考生面對公共危機事件時,能否冷靜、妥善地化解危機。而公共危機類又包括自然災害及公共事件等,對于不同的事件,在作答時的側重也應有所不同。
1.對于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措施
第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第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迅速聯系醫療、供水、供電等相關單位,尋求必要的幫助;第三,立即搶修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第四,政府及時撥款撥物,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待災情過去后,及時開展自救自建工作,補償群眾損失,恢復當地建設等;最后,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2.對于社會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第一,迅速趕往現場,強制隔離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第二,及時了解事情的態勢,聽取民眾的意見,采用緩和的方式表達政府立場,爭取得到民眾的諒解,并做好相應的解釋說明工作,及時疏散群眾;第三,必要時,要采用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如設立警戒線、集中控制鬧事群眾等;第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依法出動警力,根據現場情況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盡快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例如,你是區教委的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報告某學校學生午餐后出現集體腹瀉的情況,領導責成你處理此事,你怎么處理?
【點評】
本題屬于公共危機類問題中的公共衛生類情境性問題。學生午餐后出現集體腹瀉,可能屬于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在解決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公共衛生類問題的處理原則、程序及措施。
根據“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原則,在接到領導命令后,應立即采取措施對腹瀉學生進行救治,并密切關注其余未發生癥狀的學生情況。
根據“科學應對,專業處置”原則,應先對學生的食物等進行封存,迅速控制住危險源,以防更多的人誤食問題食物而中毒。在學生得到妥善救治時,要利用專業人員迅速查找問題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
根據“信息溝通,輿論指導”原則,為穩定人心,避免更大的恐慌,應對學生及家長等進行安撫,并及時通報最新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