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能幫助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科學地推斷未來。綜合分析能力是公務員面試的重要考查要素,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問題一直在公務員面試考試中占一定比例,是每年的必考題型。
一、綜合分析能力的定義
1.對事物從宏觀方面進行總體考慮
對事物從宏觀方面進行考慮要求看待問題要有高度,不能簡單地以自身的好惡為判斷標準;對事物從宏觀方面進行考慮要求看待問題要有歷史的觀點,不能將其與歷史的發展割裂開來。
2.對事物從微觀方面對其各個組成部分給予考慮
它是一種從微觀方面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要素,把歷史的過程分解成歷史的片段,把動態分解為靜態來研究的邏輯思維方法。從事物的表象和屬性中,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把握內在關系,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注意整體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協調組合
整體是對問題的宏觀認識,部分是對問題的分解和深入剖析。整體對部分起統領作用,部分對整體起支撐作用。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應認識到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應認識到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主要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的題型及作答思路
在公務員面試中,對綜合分析能力的測查主要以智能性問題為主。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問題,主要以一些較為復雜的社會熱點問題或帶有哲理和隱喻性質的材料為主題,題目以讓考生談論對事物或現象的看法、對哲理故事的啟示等來命題。通過應試者對事物和現象的理解、分析和判斷,來重點考查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能力。
根據題目涉及內容與表現形式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的智能性問題分為時政類、哲理類和其他特殊類型。
(一)時政類
1.題型介紹
按照考查內容的不同,時政類的智能性問題可以分為社會現象類和政策理解類,下面我們分類進行呈現。
(1)社會現象類
社會現象類主要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各個領域的時事熱點,其中的社會民生熱點是最受考官們青睞的命題熱點。社會現象類試題一般要求考生對題干所述的時事熱點問題談看法,或者讓考生直接分析題中所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真題樣例】
目前大學生逃課現象嚴重,為了確保學生出勤率,許多高校采取多樣的點名手段,如指紋簽到、掃微信二維碼、拍照刷臉等。對此,你怎么看?(2016年2月27日中央黨群及國家行政機關面試真題)
【點撥】
此題重點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對于題中所述現象,考生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此舉確實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應該從根本上想對策,減少學生逃課現象。因此,此題的作答重點在于提對策。具體來說,可以從教師提高授課質量、學校優化課程設置、學生樹立正確意識等角度進行陳述,解決大學生逃課現象嚴重的問題。
(2)政策理解類
政策理解類試題重點考查考生對國家政策、方針的理解,一般表現為讓考生就題中所述的政策、方針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等。其考查的政策內容涉及近一年來的社會民生、公共管理、經濟發展、文化弘揚、生態保護等各方面,其中以民生方面的政策居多,教育、就業、醫療等都是常考的點。
【真題樣例】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緩解交通擁堵,準備收取交通擁堵費。有人贊成,認為收取交通擁堵費有利于緩解擁堵;有人反對,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此,你怎么看?(2016年2月25日海關系統面試真題)
【點評】
作答此題的重點在于:一是考生要能夠分析出題目中的措施是具有爭議性的,且負面影響大于積極影響;二是在論證觀點的過程中要重點分析產生交通擁堵的原因,即題中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原因。因此,考生作答時,首先要表明自己對于題中所述“收取交通擁堵費”的總體態度;其次要分析產生交通擁堵的深層原因;最后提出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根本改善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