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訂餐APP的火爆,外賣餐飲已經延伸到大學生群體。在學院路等高校扎堆的地方,吃膩了食堂或懶得出宿舍的在校大學生叫外賣非常普遍。但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了京城18所知名高校,發現至少8所高校已出臺了不允許外賣送餐到校園內的規定。對于這樣的管理規定,在校大學生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11月23日 《北京青年報》)
網上訂餐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喜愛,訂餐app發展勢態良好,其便利且并不昂貴的特點,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但用這些app訂購的餐點,在衛生和健康方面卻難以保證,其中一些小店無證無照經營,衛生條件極其惡劣。
訂餐APP暴露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少見。這些違規餐館就是不定時炸彈,時刻存在著食品安全隱患。外賣平臺在競爭壓力下讓無證無照衛生條件惡劣的低價商戶加盟,商戶、平臺都應為外賣食品的質量問題承擔責任。
問題:結合材料,聯系實際,談談外賣app如何保障“舌尖上安全”?
【解析】
一方面平臺運營商應當嚴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中的規定,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對應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同時還應實地考察掌握加盟商戶的衛生條件、經營資格等。訂餐APP的用戶也要提高警惕,在信譽有保障的餐館購買食品,發現黑餐館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另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主動出擊加強監管。工商、食藥監局等監管部門應當加大對訂餐APP的監管,不能等有問題再處理,要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管束好不規范經營的外賣平臺,若有外賣平臺與無證餐廳互相勾結的情況,必須從嚴處置,以此來確保食品的質量,保障消費者安全。要在訂餐APP的起步階段就規范發展,將食品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