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鏈接】
市發改委委員、醫改辦主任韓曉芳在2015年1月份透露:公立醫院改革意見年內將出臺。這意味著,備受矚目的“醫藥分開”政策今年將在5家試點醫院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
【政策點撥】
醫藥分開是指醫治和用藥分開,醫只是醫治,藥不隨醫,以此降低醫療費用。改革以前,在中國的醫療體制中,患者在醫院診斷和治療之后,如果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就必須到醫院的藥房拿藥。而改革之后,因為醫院藥房的收入成為醫院和醫生重要的收入來源,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不合理用藥(大處方)的情況日益增多,“藥占比”常年居高不下,直接形成了我國“看病貴”的頑疾。
為了鏟除“以藥養醫”的痼疾,國家在新一輪的醫療改革中,再次提出醫藥分開的舉措,通過制度控制不合理用藥、規范用藥成本,把藥品的費用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這樣藥占比得到控制,患者實際的醫療負擔就會相應的降低。雖然“醫藥分開”是解決“看病貴”的重要一步,但也不是一分就靈。要從根本上消除“看病貴”的問題,國家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國家應該大力加強基層醫院的建設,在城市大力發展社區醫院,在農村大力發展村級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保證小病、多發病、常見病等能夠在基層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得到解決,以減少對大醫院和“名醫”的需求;
其次,倡導公立醫院發揮其公益性與社會性,用比較低廉的價格向低收入的民眾提供醫療服務,以起到平抑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的作用;
再次,逐步推進全民醫保,最終形成患者看病,保險公司付費的格局。因為保險公司有能力聘請專家和醫院博弈,改變患者和醫院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力量不對稱的局面,防止醫院利用這兩點索要高價。
導致“看病貴”的原因非常復雜,所以推動醫療醫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的對策也必須是綜合且標本兼治的,“醫藥分開”作為緩解“看病貴”問題的一劑良藥,或許會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一定程度的有效作用,但要想尋找根本的解決辦法,我們還需從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