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當前,借助于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和當前日益熱門的微博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失信案例得以在第一時間曝露在廣大群體面前,電視、廣播、報紙、博客等媒體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失信的新案例在更新。有人把這些歸結為媒體力量的夸張報導,但這一切并非都是空穴來風。實事求是地講,當前社會失信案例確實呈現高發的態勢。
【標準表述】
失信行為的發生領域,已不僅僅集中在經濟領域,社會領域、政治領域失信行為也有高發趨勢。當前的失信手段越來越向科技化、隱蔽化的方向發展。在金融領域,大量的非法集資、股市操縱、內幕交易就是借助常人不易接觸到的手段來實現的。
在文化領域,學閥稱霸、打壓新秀,抄襲模仿,借題炒作利用的是人們對文化精英的信任和盲從。而政治領域的失信,最慣用的就是威逼利誘,歪曲執行上級政策,利用百姓的誠實來獲取非法利益。
【具體措施】
首先,做好誠信建設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面向社會公眾、企業和政府機關等進行更為廣泛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教育,逐步將關于信用的道德和知識教育納入正規國民教育體系,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其次,提高懲處力度,完善法制建設。及時地增進法律中關于守信和失信的的內容和條款,做到獎懲有法可依。嚴格監管過程讓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要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懲戒力度既包括增加責任主體的威信成本。
最后,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建設。完善行業和地區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行業信用信息記錄及數據庫,規范信用信息征集目錄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