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11月,在甘肅省張掖市區,有農民現場拉著兩頭奶?,F擠現賣牛奶,吸引市民圍觀排隊購買。據出售者介紹,由于生意火爆,近期每天要輪流拉四頭奶牛過來現擠現賣,好多人都是開車慕名前來購買,牛奶經常供不應求。
【標準表述】
國務院出臺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生鮮乳收購市場準入制度,生鮮乳收購站應當由取得工商登記的乳制品生產企業、奶畜養殖場或者奶農專業生產合作社開辦,禁止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收購生鮮乳。
雖然國家法律規定禁止來源不清、未經檢測、生產環境不明的散裝生牛奶售賣,但是在多地散裝生牛奶卻廣受市民歡迎。除了價格便宜,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消費者可以眼見為實,心里踏實。
但是人們在這個時候往往也忽略了另一個問題:“新鮮”看得見,病菌卻看不見。牛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的食品,也是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奶牛生存的外部環境、牛體的皮毛、排泄物、擠奶器具等都可能造成牛奶被微生物污染。一旦對人身造成危害,消費者也很難進行追償。
【具體措施】
當前公眾對國產乳業的不信任,給各類乳品企業帶來的代價已足夠慘痛。民眾信心的低點,也是產業大浪淘沙的契機,各企業若能痛定思痛,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把好奶源關和生產、運輸、銷售等各級關口,就能抓住這一次洗牌的機會,在風口處站穩腳跟。
如果公眾在市場上都找不到一口“放心奶”,那么就是每一個管理者的失職,是工作的失敗,所以對于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來說,提升公眾信任,加強管理制度的實施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