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政策動態】
1.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解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這種改革具體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我國供需關系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肮┬桢e位”已成為阻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路障:一方面,過剩產能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
為此,唯有強調供給側改革,從生產、供給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才能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它的及時之舉,當為:針對突出問題、抓住關鍵點,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關鍵點4: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政策動態】
1.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2.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解讀】
去產能,意在強調淘汰落后產能同時,應因地制宜、積極有序落后產能結構調整之后的民生問題,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
去庫存,意在強調房地產業需及時有效調整其發展戰略,提升產品集約度,打通供需渠道,穩定房地產市場。去杠桿,意在強調脫貧攻堅戰、企業創新革新供給、農業生產環節等層面上,國家會給予其有效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穩抓質量,提升效益。
降成本,為簡政放權的“放權”補充,意在強調政府幫助企業進行成本的有效減低,通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稅負環境的改善、為實體經濟讓利、降低物流成本等來真切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自主性,發揮政府的市場監管與公共服務職能。
補短板,意在針對金融風險層面,從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層面、各類融資行為層面,進行債務管理辦法的改進與全方位監管,從而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力避系統性與區域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