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大食品安全檢驗及監管力度,目前多家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均有專門的食品、農藥殘留檢驗室,市民購買的蔬菜或肉類食品均可拿去免費檢驗農藥殘留等指標。然而,這些檢驗室平時的利用率并不高,絕大部分市民甚至不清楚檢驗室的存在。對此現象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農藥殘留檢驗關乎老百姓的“菜籃子”,是重大民生工程,關乎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出現這種現象凸顯各級部門的責任缺失。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群眾農產品安全意識薄弱,維權意識差。當前,許多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對其新鮮度、價格、產地等比較關注,而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學知識,缺乏常識和判斷,主動要求檢測農藥殘留狀況的意識不強。而且當發現有問題時,也不主動去維權。
部分商家社會責任意識不強。有些商家過分追求市場效益,只要農產品好賣,其農藥含量是否超標并不重要,一些商家甚至有意把檢測室設在偏僻的“角落”,群眾往往留意不到的地方,即使有檢測室也沒有明顯標識。
政府對農產品安全檢測、監管不力。相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監管“一陣風”的現象普遍存在。如有的農貿市場以人手少、業務忙為理由,怕麻煩而不愿檢測,檢測室無專人值守,致使農藥殘留檢測流于形式。
依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需要消費者、經營者、各級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改變這種現象的具體措施:
一是,要加強農產品安全和法律知識普及。如在農貿市場和超市蔬菜銷售區設宣傳欄進行宣傳,向民眾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識與科學常識,提高他們的維權意識。
二是,要強化食品生產者及經營者的責任意識。督促商家將農藥殘留檢驗室這一彰顯重視食品安全的“名片”精心打造,在顯著位置標示,方便廣大消費者對蔬菜瓜果等進行檢驗。
三是,建立農產品檢驗、監督體系,明確職責。相關部門要加大投入,盡快配齊必要的檢驗檢驗、樣品采集、質量追溯等設施設備;規范檢驗工作,可設立“農藥殘留公示欄”,定期將檢驗結果公之于眾,保證農產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