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看病難、看病貴一直為民眾所詬病。有人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難題,就是要啃下公立醫院改革這塊“硬骨頭”,而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就在于政府敢不敢、能不能自我“割肉”。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我國自2009年新醫改方案頒布之日起,經過數年艱苦攻堅,雖然醫改也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但是醫改措施一直未見實質性的進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沒有解決公立醫院公益性這個核心問題。
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一直持續存在。主要體現在:
一是醫療資源配置嚴重失衡。當前我國醫療資源配置過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型醫療機構,這種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和極不均衡狀況,直接導致群眾有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
二是,是政府財政投入不足、補償不到位、補助政策不落實,使得相當多的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越來越傾向于市場化,逐漸偏離非營利性軌道和社會公益目標;
三是,當前醫療評價體系下,形成了“以藥養醫”、開“大處方”、“過度醫療”的逐利機制。在“醫療市場化”趨勢之下,以至于吃藥品回扣、收紅包的現象時有發生,進一步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四是,醫藥市場監管不利。當前我國藥品監察體制不健全,藥品市場流通管理不合理,不規范,藥價虛高、藥品規格混亂、假藥、劣藥現象時有發生,藥品定價和監管有不力之處。也進一步加重了普通患者的“看病難”和“看病貴”。
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啃下公立醫院這塊“硬骨頭”,關鍵在于:
一是,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一方面要推進公立醫院醫藥分開機制,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分診試點,引導患者合理流動,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是,加大公共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建立公立醫院科學補償、考核機制。讓公立醫院真正的成為廣大人民服務的醫院,切切實實的緩解老百姓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
三是,要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倒逼公立醫院改革。要鼓勵和支持民辦醫療機構參與提供公益性醫療服務,形成倒逼效應,激發醫改活力,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促進醫療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四是,政府對公立醫院負起領導責任和監督責任。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醫療衛生和基本健康權益方面的立法,通過法律、行政、財政、稅收等手段加強監管,完善多方監管機制,確保醫療服務中的質量、安全和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