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7月22日,國內各大衛視真人秀競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對一些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要堅決抵制這類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雖然沒有特別具體的強制性措施,但如同以往一樣,總局每一次管理政策的出臺都會引起業界和觀眾的共同關注。
【深度解析】
[問題分析]
一是缺乏中國特色,出現同質化競爭。
我國無論是職場真人秀節目,還是選秀類真人秀節目,都缺乏原創能力,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另外,許多真人秀節目為了降低制作成本,一味復制,沒有體現地方特色。因此,制作方如何突出節目的差異性是真人秀節目的發展重點。
二是娛樂性與道德底線的沖突。
一些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可以說完全是為了娛樂而娛樂,忽視了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人性深度等方面的呈現,觀眾難以從節目中提煉出一些具有實際價值的東西,甚至一些節目還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婚戀節目《非誠勿擾》有嘉賓聲稱“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這種拜金主義不利于社會價值觀的構建和引導。
三是利益至上,盲目追求高收視率。
市場經濟條件下,電視臺的高收視率可以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但也容易出現為獲取利潤而盲目追求收視率的現象。比如《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相親類節目,雖在形式上有差異,但是觀眾看后總會覺得這些節目差不多,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這樣的盲目跟風和無序的競爭,使得原本真實、生活化的東西變得矯揉造作,缺乏新意和生命力。
四是忽視對節目品牌的打造。
一個節目能否長期發展,還在于其品牌的推廣和發展。然而一些真人秀節目看中的只是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利潤,節目制作水平低下。這不僅不利于節目本身品牌甚至是產業鏈的打造,更不利于節目持久長遠的發展,比如一些地方電視臺闖關類節目,粗制濫造,完全忽視了品牌的影響力。
[參考對策]
對此專家認為:
第一,關注本土,注重創新,尋找節目的差異化。
目前, 我國以生存挑戰型真人秀、表演選秀類真人秀、職場真人秀、闖關真人秀等幾類真人秀為主,這幾類真人秀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尋求與其他節目的差異性,將精湛的制作剪輯水準與中國地方特色相結合,關注本土,注重創新,尋找全新的發展空間。
第二,堅守主流價值觀,堅守道德底線。
近年來許多電視選秀節目價值觀引導不足,這不僅不利于個體思想觀念的構建,更不利于社會主流觀念的形成。因此,電視真人秀引入過程中,要注重堅守主流思想、堅守道德底線。
第三,找準觀眾定位,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
真人秀節目從國外引進,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國的真人秀節目找準受眾定位,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既要突出節目的社會功能,使其服務大眾,又要注重節目的效果,使觀眾在看過節目后受到啟發,達到寓樂于教的效果。
第四,通過資本運作,注重對產業鏈的打造。
電視真人秀的發展還要注重運用資本運作的方式,整合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也要關注品牌的影響力,加大對產品產業鏈的打造與開發力度,實現產業鏈橫向和縱向的發展,探索出讓各方合作目標一致、高效協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