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形式: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入校前一年,在大專理科基礎學院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學績制管理,學生可根據本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學習年限,提前修滿學分和學績者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學績制充分調動了老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經過在文理基礎學院的學習,深入了解專業情況后,可于第一學期末、第二學期末根據專業學習情況調整專業。
考核方式:
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均需進行兩次考核,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學校教務處統一根據題庫組織命題工作,命題突出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卷一考試即可取得該課程規定的相應學分;卷二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題目注重實踐性、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卷二成績還包括學生日常表現、平時成績、單元測驗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實踐課程成績等組成,卷二成績決定學生的學績分數。這種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優勢課程上取得較高學績,來補充劣勢課程的不足,實現優劣勢互補,突出個性化培養。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能從事電子產品生產、設備維護和工藝管理、質量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1)、具有較強的識圖,繪圖能力。 (2)、具有常用電子儀器使用和維修的能力。 (3)、具有對電子電氣設備進行功能檢測和對電子電路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 (4)、具有對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電子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的能力。 (6)、具有SMT生產維護、自動化裝配的能力。 (7)、具有較強的英語會話和閱讀能力。 (8)、具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能進行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主干課程:
電路理論、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單片機與接口技術、智能儀器、EDA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電子CAD、自動檢測與傳感技術、電子測量、電子電路故障診斷、電子工藝與管理、通信系統、電子實驗、電子技術綜合實訓等。
專業特色: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我國“十一五”規劃重點扶持的產業。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年來,依托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培養了一批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但與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作為院級特色專業,本專業定位:立足青島,以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面向電子、通信行業(領域),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探索全程開放的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滿足電子、通信、電子產品(設備)設計、生產、維護、管理和技術服務等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后,可以去高新技術企業中的電子與計算機類合資、外資型企業,國有大中型電子類生產企業、貨物集體、民營企業,商品流通領域中的電子類產品的銷售與售后服務部門,各企事業單位中電子類產品的使用和維護部門。 還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電子技術設計開發、電子設備的安裝、維護與和電子產品銷售服務工作也可以從事電子、通信、控制、計算機應用方面生產、調試、維護、及各類工作能協助參加與電子產品的開發、維護工作。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