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表是統計資料的最基本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給人一種一目了然、簡潔、清晰的印象,而且表中的數據易于比較與分析,具有簡明扼要、條例清晰、提綱挈領等特點。在近幾年的公務員考試中,統計表逐漸與文字資料相結合,這無疑增加了解題難度。
【經典真題詳解】
【例題1】(2009年國家)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26~130題。
2006年全國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流向及從業情況統計表 (單位∶%)
2006年,全國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中,男性勞動力8434萬人,占64%,從年齡構成上看,20歲以下占16.1%,21~30歲占36.5%;31~40歲占29.5%;41~50占12.8%;51歲以上占5.1%,從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學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126.全國農村外出從業的女性勞動力約有多少萬人?( )
A.5397 B.9901 C.4744 D.13178
【解析】**為C。外出從業的女性勞動力人數約為84134÷64%×(1-64%)=4744萬。因此,正確**為C。
127.表中“?”處的數值應為( )。
A.42.5 B.51.5 C.41.6 D.52.4
【解析】**為B。三大產業的比重加起來等于1,則第三產業比重為1-4.2%-44.3%=51.5%。因此,正確**為B。
128.假設不同性別勞動力會在三大產業間均勻分布,則全國男性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從事第二產業的約有多少萬人?( )
A.4342 B.4782 C.3416 D.3736
【解析】**為B。根據假設,全國男性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從事第二產業的比例就是56.7%,人數為8434×56.7%=4782。因此,正確**為B。
129.關于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的描述,無法從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
A.外出勞動力大多從事第二產業
B.各地區的勞動力流向主要取決于本地的生活習慣
C.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勞動力大部分會留在省內
D.不同地區勞動力對從業地區選擇的傾向性差異很大
【解析】**為B。A項從全國來看,外出勞動力半數以上從事第二產業。C項東部和東北地區分別只有18.6%和17.4%的勞動力出省打工。D項明顯看出,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傾向相似,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傾向相似,但都有差別,只有B項,各地區的勞動力流向是否取決于本地的生活習慣在題干中沒有指出,也無法確定。
130.關于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的描述,能夠從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
A.超過7500萬男性勞動力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B.東北地區勞動力對從業地的選擇差異最小
C.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大部分流向東部和東北地區
D.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3%,說明高學歷的勞動力多數都在家從業
【解析】**為B。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比例為1-8.7%-1.3%=90%,但我們不知道男性勞動者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比例,則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勞動者人數是無法計算的,錯誤。C項題干資料中沒有體現出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大部分流向東部和東北地區,錯誤。D項高學歷的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的比重是比較小的,所以D項也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