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別差異
男女間的性別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說出其原因嗎?
由于生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男女之間確實存在某些性別差異。從目前的研究看,已經肯定存在的性別差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身體、動作和感覺的發展方面
女孩出生時身體和神經方面較發達,較早學會行走和達到青春期。男孩出生時肌肉發展較成熟,肺和心臟較大,對痛的敏感性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在需要力量和大動作技能的活動中占據優勢。男胎流產較多,男嬰死亡率較高,對疾病、營養不良和許多遺傳異常較為敏感。
2.認知發展方面
嬰兒期女孩在言語能力上占優勢,這種優勢在中學階段顯著增長。這包括詞匯、閱讀理解和言語創造性。從10歲左右開始,男孩在視覺一空間能力上領先,表現在兩維或三維物體操作、讀圖和確定目標物等活動中。
二、性別角色與性別行為
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兒童的性別行為?
性別角色屬于一種社會規范,是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社會期望。男女兩性是由遺傳造成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則是從兒童時期起接受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男女兒童通過對同性別長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這一性別所特有的行為模式,即性別行為。
幫助兒童形成性別角色,發展性別行為是成人的任務。一般來說,正確確認性別角色和相應的性別行為是兒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兩性品質的男女同一化相聯系的。所謂男女同一化就是指一個人身上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點。過分劃分兩性不同的作用會妨礙男女兒童的智力和心理發展。適當淡化幼兒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行為,對形成男女同一化性格是有利的。有人曾對幼兒期淡化性別角色的教育方式進行過這樣的描述:給幼兒上課的既有男老師也有女老師;積木區的玩具不但有汽車、動物等,也有洋娃娃及家庭用具;鼓勵男女兒童都使用家務區和化妝區;鼓勵男女兒童都使用登高設備;允許所有兒童在外表上表露自己的情緒;教師一視同仁地處理吵架、發脾氣或哭喊的兒童,而不考慮性別;教師尊重和鼓勵獨立自信的行為。
三、幼兒性別行為的發展
游戲中幼兒的性別行為主要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幼兒期已經表現出一些性別差異,這種差異明顯體現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
評價幼兒行為的“性別相符性”的最常見方法就是觀察兒童游戲中的玩伴與游戲的內容。兒童對玩具的偏愛在很早的年齡就有了性別差異。據研究,14~22個月的兒童中,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歡卡車和小汽車,而女孩則更喜歡洋娃娃或柔軟的玩具。玩具的種類也規定了男女幼兒的游戲內容,男孩更喜歡參與運動性、競賽性游戲,女孩則更喜歡過家家的角色游戲。
兒童對同性別玩伴的偏好也出現得很早。在托幼機構中,2歲的女孩就表現出更喜歡與其他女孩玩,而不喜歡跟吵吵鬧鬧的男孩玩。到了3歲,男孩就明顯地選擇男孩而不選擇女孩作為伙伴。
幼兒期已經開始有了個性方面比較明顯的性別差異,這種差異不斷發展中。研究顯示,4歲女孩在獨立能力、自控能力、關心人與物等三個方面優于同齡男孩;6歲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緒穩定性優于女孩,而6歲女孩對人與物的關心仍優于男孩;6歲兒童的觀察力方面男孩也優于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