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念
一、學習策略的含義
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即學習策略。
二、學習策略的特征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使用的。
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必需的。
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三、學習策略的分類
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1。認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
2.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
3.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境并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典型的學習策略
一、認知策略
(一)復述策略
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瓣注意力維
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
1.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2.排除相互干擾
3.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4.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5.復習形式多樣化
6.畫線
(二)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將新學習的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1.記憶術
(①位置記憶法;②縮簡和歌訣法;③諧音聯想法;④關鍵詞法;⑤視覺想象;⑥語義聯想)
2.做筆記
3.提問策略
4.生成性學習
5.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它主要包括∶①對個人作為學習者的認識;②對任務的認識;③對有關認知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
元認知的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一)計劃策略
元認知計劃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計其有效性。
(二)監視策略
元認知監視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
(三)調節策略
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三、資源管理策略
(一)學習時間管理
1.統籌安排學習時間
2.高效利用最佳時間
3.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二)學習環境的管理
1.要注意調節學習的自然條件;
2.要設計好學習的空間。
(三)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
(四)學習工具的利用
(五)利用其他人的支持
第三節 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
一、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二)內化性原則
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
(三)特定性原則
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合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
(四)生成性原則
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五)有效的監控
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
(六)個人自我效能感
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二、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
(一)指導教學模式
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
(二)程序化訓練模式
程序化訓練是指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如解題技能、閱讀技能、記憶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學生按此程序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
(三)完形訓練模式
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四)交互式教學模式
交互式教學這種方法,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生(大約6人)一起進行的,旨在教學生這樣四種策略∶
1.總結——總結段落內容;
2.提問——提出與要點有關的問題;
3.析疑——明確材料中的難點;
4.預測——預測下文會出現什么。
(五)合作式學習模式
一系列研究證明,以合作方式學習的學生比獨自總結的學生或簡單閱讀材料的學生,其學習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講解的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活動中受益,而主講者比聽者獲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