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金融工作與改革的意義
第一,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與改革,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是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解決好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要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緩解外貿順差過大和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至關重要的是,要堅持實行正確的貨幣政策,更加有效運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觀調控,調整信貸結構,努力促進經濟總量平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第二,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與改革,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迫切需要。
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是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必須發揮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第三,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與改革,是保障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的迫切需要。
金融業直接關系國民經濟全局,涉及各行各業和老百姓切身利益。金融業又是高風險行業,金融風險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危害性大。金融領域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小的風險會釀成大的風險,局部性風險會釀成系統性風險,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嚴重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們要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切實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范各種金融風險,特別要防止出現大的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
第四,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與改革,是適應金融業更加開放新形勢的迫切需要。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金融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和挑戰。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企業進人我國,它們在資本實力、經營管理、技術和人員素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我國金融企業面臨著高端客戶和高端人才流失的危險,中小金融機構體系面臨很大的調整壓力。同時,在進一步開放條件下,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更加密切,跨境金融交易規模越來越大,跨境金融風險隱患更加突出,金融監管難度不斷加大。為了有效應對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壓力,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金融工作。
(二)金融工作與改革的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方針和部署,堅持以金融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著力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著力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著力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著力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著力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顯著增強我國金融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推動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滿足經濟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金融需求;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和城鄉、地區金融布局;進一步深化各類金融企業改革,加快轉換經營機制;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和調控機制,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實現科學發展;進一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增強我國金融業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進一步健全金融法制和強化金融監管,促進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三)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與改革必須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
(1)正確處理金融企業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2)正確處理擴大金融業規模和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關系。
(3)正確處理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
(4)正確處理推進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