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信用經濟
來源:易賢網 閱讀:2699 次 日期:2009-12-16 11:03:4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信用經濟”,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為什么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

應主要從三個方面理解:

(1)這是由現代經濟的運作特點決定的。首先,現代經濟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具有擴張性質的經濟,這個經濟體需要借助負債去擴大生產規模、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推銷產品。其次,現代經濟中債權債務關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經濟關系。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在有絕佳投資機會的情況下,不會因為缺少資金而坐等機會喪失;相反,有資金盈余的企業和個人也不會因為沒有上好投資機會便認可資本損失。經濟地尋求投資與籌資渠道,是現代經濟的基本觀念。經濟越發展,債權債務關系就越緊密,就越成為經濟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再次,在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是整個貨幣群體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通過資產與負債將銀行同各個經濟部門、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信用關系成了無所不在的經濟關系。

(2)從信用關系中的各經濟部門來分析,任何經濟部門都離不開信用關系。不管是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還是國外部門都概莫能外。說明信用關系成了社會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關系。

(3)從信用對現代經濟的作用來看,雖然有時會有副作用,但主要還是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使信用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二)中國信用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總體上說,我國目前的信用缺失現象比較嚴重,信用狀況堪憂。具體表現在:

(1)履約率極低。

(2)債務人大量逃廢債務。

(3)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惡性案件不斷發生。

(4)企業進行虛假披露,包裝上市圈錢等行為屢見不鮮。

(5)“有償新聞”、“虛假廣告”、虛假“財務報告”和“黑嘴股市分析”增多。

(6)以萬億元計的銀行的不良貸款積累。

(7)盜竊知識產權等。

反思當今市場經濟領域的種種無信現象,我們認為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社會心態的原因

現實中“誠信”受到挑戰,一是因為缺乏明晰的產權界定和強烈的維權意識。

“誠信”是建立在一個假設的邏輯之上的。甲和乙合作一個項目,如果雙方都能夠“誠信”,那么每次各自都可賺到一萬塊錢。如果乙違背“誠信”,傷害甲的權益,一次就可以賺到十萬塊錢。但是乙未必那么做,理由很簡單,乙如果那么做了就中斷了合作關系,本來這一關系持續下去,比如說一百次,乙的收益就十倍于違背“誠信”所得到的好處。這就是社會執行“誠信”的基本原理?,F實中“誠信”受到了挑戰,首先是因為“甲”的定義不清晰,這是以往我們一直不能充分尊重個人資產所導致的后果。同樣的,以前我們使用資產平衡表而不是資產負債表,二者反映相同的問題,但有不同的哲學基礎。資產負債表表示對債權人的法律承諾,資產平衡表則是為了避免資產流失。諸如法人權益這些概念都很模糊。

二是因為社會合作關系缺乏持續性。比如說目前企業改制中對資產重新評估,一般是往小里估。資產縮水,負債當然是不能相應縮水的。從銀行角度來考慮融資的前提都變得不能成立了。邏輯上講銀行有權、有責任、有理由阻止這一行為,只是銀行通常裝作不知道。如果“乙”坑害“甲”的權益,從邏輯上講即便“甲”不提出索賠,起碼也應中止合作關系,但實際中往往不是這樣,因為中止合作關系的前提是市場存在充分的替代,另外,中止本身也是需要法律保障的。

三是信用意識淡薄,個人信用盲區日漸凸現。為了保護弱勢群體銀行等債權人不得不做一些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但社會征信系統在個人信用意識淡薄及人們盼著別人也被騙的心理背景下是無法建立起來的。據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個人消費部主任透露,從工行獲得助學貸款的119名大學生,到了還錢的日子卻連人影都找不著,致使工行損失數百萬元。這一數字占了貸款人數的10%。

2.政府干預的原因

政府過分干預原本應由市場決定的事情,由政府指定貸款和指令形式形成的信用關系缺乏切實的保障。

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信用基礎十分薄弱。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被組織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單一企業。在那里,經濟資源由政府通過行政命令在自己所屬各單位之間進行配置,信用只是資源配置中的一種作用微不足道的輔助性手段,而且信用手段只能由作為政府出納機關的國家銀行掌握;以避免資源配置的自發性為理由,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是被嚴格禁止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上只有一種信用,那就是國家信用。中央政府統一安排生產、流通、交易以及伴隨這些過程的金融活動,交易的雙方都假定對方會按照事先的約定交錢和交貨,因為交易雙方的所有者均為國家,彼此并不懷疑對方,也不必擔心違約所造成的后果,雙方都知道違約所產生的問題會由國家來解決。

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經濟改革之后,一方面,經濟的主體不再是國家,而是有著自己經濟利益的國有法人、一般法人、集體和個人,國家信用涵蓋的范圍日益縮小,不同形態所有者之間的交易無法再依賴國家信用來完成。而另一方面,商業信用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在很多地區頻繁發生詐騙和違約,交易成本迅速上升,甚至高到了交易無法進行的地步,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有時比計劃經濟時期還要低。市場的發展對信用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而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卻遠遠落后于這種要求。

在目前的轉軌時期,一方面,維系市場經濟中信用關系的制度和道德體系尚未建成,另一方面已沒有了計劃經濟下的指令性計劃的約束,同時,“企業和銀行都是國家的,國有企業借國有銀行的錢可以不還”的思想依舊有一定的市場。在一些地方,政府還沒有完全擺正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政府直接進人市場,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過多干預經濟活動的現象依然嚴重。

3.司法制度的原因

司法制度不夠完善,信用體系缺乏司法保護,對于失信賴賬等行為懲處、打擊不力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的使用可以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信用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而信譽的維護卻需要完整的法律體系和有效的執法系統。法律的作用在于增加破壞信譽的成本,使人們自覺地也是被迫地遵守信用。

工業革命以及現代市場經濟起源于法制比較發達的英國,應該不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商品經濟在各國的經濟史上都有過一席之地,但是它成為主導的經濟形式卻源自于西歐,逐漸擴張到北美。局部的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之所以沒有辦法擴張為全國性的甚至世界性的市場,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一個信用體系,信用可以在局部地區或者一個規模較小的經濟中存在,但是要擴張到全國,就必須要有法律系統的支撐。

從某種意義上講,信用不足是當前轉軌時期的伴生現象。目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還在不斷建立和完善之中,企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法律規范。“官司打贏了,錢卻追不回”的情況并不少見,法律白條現象使法律尊嚴僅僅停留在一紙判決上。執法不嚴、處罰不公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些都客觀上助長了不講信用的風氣。從企業本身看,“不守信用仍有利可圖”的客觀現實使一些企業并不認為違約、借貸不還等失信行為是什么過錯。從信用環境來看,守信者沒有受到相應的鼓勵和收益,失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譴責和懲罰,這些現象,與我國目前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密不可分。

更多信息請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