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與自然關系中環境污染的代價,強調要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系。要求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一個指標性的問題,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某些區域片面追求經濟增長、不利于長遠發展的錯誤執政理念。
2008年,金融風暴自大洋彼岸傳來,給我國的制造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同時也使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缺陷暴露無遺。改革開放初期,在“總不能不發展”的理念下,一個個污染企業、污染項目得以暢行無阻,蓬勃“發展”。然而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一,首先倒下的就是這種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顯現出其被時代淘汰前的頹勢。
2005年,中國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8個約束性的指標中,就有4個與資源環境直接相關;2007年,建設生態文明首次被寫人黨代會報告;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升級為環境保護部,更多地參與國家的綜合決策。政府保護環境,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決心由此可見。近年來,國家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等舉措環境破壞趨勢放緩,同時我們也發現,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環境保護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國實施。新方案更好地體現了“多用路多用油多負擔”的公平原則,鼓勵社會節約能源、減少污染。——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省市陸續建立節能減排交易所、排污權交易所等交易平臺,在利用市場化機制推動環境改善方面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區域限批、流域限批、重點行業限批制度,以及銀行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限制貸款,多方推進,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2009年,中國資源價格改革如何推進,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律體系建設如何推進,2009年的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實現,都是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
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金融危機當前,要防止有關部門在盯住保增長目標的同時對企業節能監管手軟。否則將可能會使原先應該淘汰的產韭死灰復燃,影響“十一五”節能減排總目標的最終實現。
只有真正在價值取向上轉向“以人為本”,把普遍地提升人民的生存質量當作政府的首要任務,當作政治家、官員、企業家的最大功績,與每一個人的生存質量相關的環境問題才有望解決。
相關政策
關于實行“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的實施方案
環境保護部 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三)丁作目標。到2010年,集中整治一批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當地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村莊,使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環保意識得到增強。到2015年,環境問題突出、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村鎮基本得到治理,環境監管能力明顯加強,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二、實施范圍、整治內容和成效要求
(一)實施范圍。“以獎促治”政策的實施,原則上以建制村為基本治理單元。優先治理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重點流域、區域,以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范圍內,群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在重點整治的基礎上,可逐步擴大治理范圍。
(二)整治內容?!耙元劥僦巍闭咧攸c支持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和歷史遺留的農村工礦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與村莊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整治措施。
(三)成效要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了水源保護區,在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建設了截污設施,水質監測得到加強,依法取締了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無污染事件發生。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妥善處理了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并確保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通過生產有機肥、還田等方式,有效治理了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對分散養殖戶進行人畜分離,養殖廢棄物得到集中處理;對歷史遺留農村工礦污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了隱患。推廣化肥、農藥污染小的生產方式,建立了有機食品基地;在污灌區、基本農田等區域,開展了污染土壤修復示范工程,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