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2017年10月2日,某自媒體發布了一篇名為“為6個子女備好辣椒醬卻沒人回家,老人哭了”的文章,講述了山西呂梁留守老人在明知道孩子們可能回不來的情況下依舊和老伴一起推著石磨碾壓辣椒,只為那一絲的希望——興許有孩子能回家,走的時候可以帶上老人親手做的他們最愛吃的辣椒醬。然而,當日老人一連打了幾個電話得知孩子們確實回不來了,抹著眼淚說:“哪怕回來一個呢。”該文章迅速在網上走紅,關于留守老人的故事牽引著千萬網民的心。
我國農村留守老人已經超過5000萬人,他們一邊忍受著與子女空間距離分隔所帶來的親情孤獨,一邊承擔著農業生產與照顧孫輩的重任,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壓力??傮w而言,農村留守老人存在年齡大、學歷低、心理脆弱和社會融入欠缺的群體特征,其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受意愿較低,對依靠集會或思考等需要耗費體力腦力的文化活動形式興趣不高。由于所處人生晚年階段,他們最迫切的精神需求是有關家庭發展和自身命運的認知矯正及心理疏導。
【命題預測】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和加快,農村“留守”問題突出,繼農村留守兒童之后,留守老人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他們忍受著巨大的親情孤獨,請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中公參考答案】
農村留守老人大多忍受著與子女空間距離分隔所帶來的親情孤獨,精神需求缺口巨大,為更好地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劃分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類型。根據農村留守老人生活實際調查,可以將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依據強弱劃分為家庭倫理需求、心理調適需求、文化娛樂需求和社會參與需求四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精神需求需要不同的服務資源和服務形式來提供支撐,任何寄希望于程式化和同一性的文化活動來滿足農村留守老人多元化精神需求都不切實際,必須在提高精神需求服務的精準性上廣開思路。
二、改變精神需求服務資源投入方式。實現政府管理創新。政府應加強有關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服務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建立與管理,通過公共政策與項目支持促進農村家庭應對貧困和社會排斥,實現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促進代際情感紐帶維系。
三、提高精神需求服務資源利用效率。更新決策理念。政府制定政策、法律和制度不能將留守老人視作問題對象,而應將其作為服務對象,也不能僅僅關注其經濟供養和生活照料,而應高度重視其精神需求,提高農村養老服務相關決策的適用性和長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