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概述】2017年6月22日,浙江杭州藍色錢江小區發生火災,保姆有重大嫌疑已被刑拘,但事情并未到此結束。綠城服務在火災應急處理、消防設施設置以及在事后的態度在網絡上引起非常大的關注。很多網友不僅自發慰問受難者家庭,而且在網絡上堅定支持林家維權,而另一方面卻是微博刪帖。
【預測題目】互聯網時代,借助微博等互聯網平臺,一些公共熱點事件得以快速傳播,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出現了微博刪帖等現象,引起廣泛爭議。對此,你怎么看?
【答題要點】
1、互聯網能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廣的特點,中國網民就有7.31億,一旦有熱點事件、公共事件發生,很容易得以快速傳播;
2、之所以會出現刪帖這一行為,從客觀上來說確實存在一些網絡言論不合適、不恰當,低俗、媚俗、惡俗,觸及倫理道德底線,甚至是涉及到違法犯罪,而網絡環境并非僅僅是虛擬環境,更是現實的延伸,相關平臺和相關部門也是為了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
3、但現實中,令人惋惜的是存在一些地方、一些部分肆意刪帖。一來,侵犯公民言論自由?!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論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肆意刪帖不僅僅是對某一個個體權益的侵害,也是在破壞著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大環境。近來浙江藍色錢江小區事件、兵協事件等背后的禁止評論、禁止轉發甚至是刪帖無不與言論自由背道而馳;二來,也反映出現在很多領導干部、很多部門還沒有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治理能力,面對輿論危機,不愿傾聽民意、害怕民眾的聲音,選擇做鴕鳥將頭埋進沙里,掩耳盜鈴。三來,選擇刪帖等方式回避群眾聲音、選擇視而不見,會進一步加劇謠言的產生也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