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7年7月,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稱,各地要有序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應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不盲目拆老街區,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解析】
特色小鎮,是推動城鎮化建設的新型突破口,打造特色小鎮,推動經濟發展,帶動全民小康,是發展的需要,更是努力的方向。讓特色小鎮回歸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就是又一項實現全民小康的有力保障。
特色小鎮位于城鄉接合部,它的建設能夠帶動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發展,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實現城鄉產業融合,使城市文明迅速擴展到農村,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
特色小鎮將打造精致、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完善配套醫療、教育等服務設施。在這些小鎮可以呼吸到清潔的空氣,避免噪音的困擾,還能夠實現充分就業。所以,在小鎮居住的生活質量將會優于大中城市。
首先,在產業發展方面,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在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時,不能一味求時尚、求新穎、求高端,而應尊重本地實際,發展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特色產業。
其次,在空間布局方面,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應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國土空間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等功能性要素的融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調配套、有機銜接。
最后,在資源配置方面,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尊重市場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