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招商引智,吸引人才,是2017年中國二線城市的一個突出熱點。武漢、成都、西安、深圳等城市紛紛出臺政策吸引人擦,開展搶人大戰。
2017年畢業季,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一線城市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戶口指標收緊,二線城市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則提出了留住百萬大學生或者吸引百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計劃。
2017年5月22日起,武漢“戶籍新政”開始實施。凡留在武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等等。未來,武漢將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提出“未來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
【解析】
近年來,二線城市紛紛制定發展規劃,大都以金融業、科技產業、信息技術、游戲娛樂業等為主,這些產業的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每年全國畢業的數百萬大學生,恰就滿足這些條件,則成為各地“搶人大戰”的主要目標。
改革開放近40年,城市迫于人口壓力轉向自發性“淘汰”,城市群從中心向周邊輻射,人力和資源呈階梯式分布,本身即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結果。況且就人才競爭而言,也得符合競爭法則,如高校畢業生的絕對體量還在逐年遞增,大城市未必都能容納得下;而擴招帶來人才結構變化,很多畢業生與大城市產業已不甚合拍,選擇離開無所謂“逃離”,而是找準自己的位置。
人才是城市創新擴散的主力軍。創新的擴散的基本途徑是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而這種推廣是以高素質人才為媒介的。要發揮中心城市創新的輻射作用,就必須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在將城市創新成果推廣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形成良性循環。
要先做好以設施建設和條件為主的硬件環境,通過“筑巢引鳳”,研究制定落實好人才政策,要善于創造機制等軟條件。要在培育創業軟環境,在平等競爭、法律意識、重視智力上加強制度建設、規則建設、公平透明的市場秩序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