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回顧】
近日,在西安電視臺的問政節目中,因環保工作不力,西安戶縣環保局原領導班子被“集體拿下”,這種“全免了,斷了層,這在全國的確很罕見”,一時引起人們的廣泛熱議。
2017年2月8日,西安電視臺《問政時刻》欄目曝光了戶縣系列污染問題。某淀粉廠在夜間的河道排污數據被指是白天的4倍之多,沿河養鴨場、生活污水排放長年污染河道均未得到妥善治理。節目播出兩天后,西安市環保局黨委針對節目曝光問題下發文件,戶縣環保局原領導班子3人被集體免職,包括免去李小兵戶縣環保局長、黨組書記職務,免去崔榮旗戶縣環保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職務以及免去程建峰戶縣環保局紀檢組長、黨組成員職務。
2017年3月14日,西安電視臺的電視輿論監督節目《每日聚焦》欄目對“二環南路拐角區域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進行了曝光。曝光的問題主要是該地環境衛生差、長期沒有清理垃圾;鐵路信號廠社區待拆遷樓空地被圍墻三面圍擋,里面長期堆放垃圾未及時清理,散發異味影響群眾生活;某家居門店南二環店在未取得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懸掛氣球、設置刀旗進行戶外宣傳,影響市民出行。西安市紀委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啟動調查程序,對西安市城管局、碑林區相關領導等23名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
【熱點預測題】
近日,在西安電視臺的問政節目中,因環保工作不力,西安戶縣環保局原領導班子被“集體拿下”,這種“全免了,斷了層,這在全國的確很罕見”,一時引起人們的廣泛熱議。對此,你怎么看?
【核心考點】
本題考查考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通過對當代時政熱點的探討,測查考生對于電視問政向問責轉變的看法,正確理解電視問政,電視問責的作用和意義,并能有效的完善電視問責。
【參考答題】
電視問政,是不少地方曝光問題、問責干部的一種平臺。透過鏡頭,人們看到不少官員臉紅了、出汗了,回應民生問題也更為坦誠。不過,從問責角度看,因表現不佳、問題嚴重而被“處理”的,并不多見。因此,對西安此次“罕見”的由問政到問責,首先應該予以積極肯定。
在之前政府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各級地方和職能部門把工作做在了“暗處”,不夠公開透明,老百姓不清楚政府干了什么,也不明白政府為什么這么干。當政府官員跟隨鏡頭走進大眾視野,不僅是普及政策,更是面對監督。哪些地方問題嚴重、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尚空白,無不是老百姓的“眼中刺”,也是政府部門應該聚焦的工作重點,對推進政府治理、改善民生大有裨益。對于電視問政中暴露的問題,強力問責相關領導也的確是一味“好藥”,不僅讓人感受到這絕非“作秀”“走過場”,讓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為人民服務的誠意和決心,有利于構建良好的黨群關系。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電視問政只是手段、是渠道,是一個充分激蕩問題、密切聯系群眾、拉近魚水關系的途徑。對問政表現不好、工作存在失職的干部,如何問責、問責到哪種程度等等,都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不能只因為是“一把手”力推,就可任意“發威”。問責過度,失了分寸,就會出現但局長失職,就讓原領導班子被“集體全免”的事實依據、制度依據到底有哪些?有沒有“冤枉”其他干部?此種問責方式是否合法依規?這正是引起人們熱議的緣由所在。不能因為突如其來的一次電視問責,表現不好的就地免職,甚至是整個領導班子“全免了”,這種方式明顯存在有失公允之處。
因此,一方面,問責應尊重事實,要立足清晰且無爭議的事實。要依據事實,更要依靠制度和程序進行問責。在問責制度的設置上,應該更為規范、科學、細致和可操作。另一方面,問政創新與問責制度,既要體現差異化設計,因地制宜,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職權來設定標準和依據,又要設置梯級化方式,從警告、處理到免職有相應緩沖過程。只有在固定為制度的基礎上按程序辦,如此問責才會減少不必要的議論,才會更令人信服、也經得起檢驗。
【結語】
相信通過以上解讀,大家對于各地從電視問政到問責也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在公考類面試中,也經常會以政府行為為背景設置題目來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希望通過這道題目能讓考生對于涉及政府行為的題目作答帶來思路的借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小伙伴們,抓緊時間積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