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6月9日,《中國青年報》發表《在呂梁,世界史不是歷史學》的文章。此文稱,內蒙古民族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生劉瑞玲參加了呂梁市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對方以招聘計劃要求是“歷史學”專業,而她畢業證上的專業是“世界史”為由,在復審時取消其面試資格。無獨有偶,考生王慧慧在考試中取得了所報崗位筆試第一名,但在進行資格復審時,人社局稱他們招的是“會計或財務電算化”專業,而王慧慧的專業是“會計電算化”,專業名稱中少了“或財務”三個字,屬于填報虛假報名信息。
劉瑞玲復審被刷后,幾次找到呂梁市人社局溝通,但工作人員始終以“解決不了”為由進行推諉;王慧慧就專業報考問題向呂梁市人社局提出異議后,相關人員卻說“自己做不了主”,已和相關招聘單位溝通過,涉及專業名稱的解釋還是要問省人社廳。
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后,引發持續關注。隨后,呂梁市通報對市直部分事業單位招聘工作的核查情況,認為呂梁市人社局對全國高?,F行的學科專業掌握不夠,存在對招考學科專業把握不準、機械執行的問題。責成呂梁市人社局立即撤回取消考生劉瑞玲、王慧慧面試的決定,恢復其面試資格,并作出道歉。此外,核查組還責成呂梁市人社局就本次招考中存在的問題深刻反思、認真整改。
【模擬命題】
對于呂梁市人社局出現的此類“世界史不是歷史學”判斷的現象。
【參考答案】
呂梁事業單位招錄過程中,人社局認定的“世界史不是歷史學”的行為,看似嚴格審核,實則是濃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和責任意識缺乏的問題。
世界史是不是歷史學?這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常識判斷,卻在呂梁事業單位招聘過程當中,因為畢業證上的專業是“世界史”,而在招錄計劃中的要求是“歷史學”,兩者之間存在字面上的差異,將劉瑞玲的面試資格取消。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了王慧慧身上。這種看似嚴格執行招錄標準的行為,反而會帶來諸多的負面效果:一是學子的就業受到重大影響,很多的學子在畢業期間因為報考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而全身心投入備考,卻在幾個月奮戰看到比較滿意的筆試成績后,卻告知不能參加面試,這無疑是沉重的傷害;二是招錄的公平性遭受了挑戰,如此常識性的認知卻被否定,作為公眾自然會對招錄過程的公平性進行質疑;三是單位的形象受到極大的傷害,事業單位也是服務為本,而在這樣的招錄中,很容易失去民眾對單位的信任。
其實,這種招錄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諸多的成因:一是,官僚主義和責任意識缺乏。嚴格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這樣的事件當中,劉瑞玲在表達訴求的時候,更多的是聽到的“自己做不了主”,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害怕擔責,相互推脫的表現。二是事業單位招錄過程中確實存在蘿卜招聘的嫌疑。近年來,因為招錄已經“內定”的人,而在招錄備注一欄中各種限定條件,從而實現其不正當的目的。三是,專業設置不統一,辨別難度大。隨著社會進步,交叉學科新型學科的興起,在專業設置方面也是種類繁多,注入歷史學和世界史這種簡單的認知倒也罷了,但是很多的新型學科很難辨別,也會給招錄帶來困難。
所以,真讓招錄能夠明確具體而體現公正的話:
一方面,招錄部門和招錄過程當中的工作人員要切實認清自己的職責和本職要求,對于新情況要認真調查,請教專業人士之后做出正確的判斷,消除工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
另一方面,招錄過程要有嚴格的監督標準和程序,避免蘿卜招聘。真正讓招聘公正、公平。
當然,高校的專業設置也要規范化,同時,部門工作人員也要進行及時培訓,跟上時代的發展,并且在招錄中如有需要進行明確的解釋,避免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