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近日,火遍各大衛視、千家萬戶的一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其原因不外乎這部劇從人物關系、故事情節、題材主題都來源于生活、貼近于群眾。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主辦的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提名名單中《歡樂頌》《小別離》《人民的名義》《中國式關系》《雞毛飛上天》等作品入圍,無一不是以現實為題材。
【解析】
影視劇題材呈現多元化現象并非壞事?!冬樼鸢瘛贰秱窝b者》等,雖然都不是反映現實的作品,但也獲得很高的收視率。怕就怕,如果電視屏幕上充斥的都是玄幻、武俠、宮斗、穿越等脫離現實、情節重復的作品,而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卻少之又少,必定會導致影視作品創作力和想象力匱乏,難登大雅之堂。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往往比影視劇的演繹更精彩?,F實生活的題材,是影視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心術》真實刻畫了醫患問題的現狀;《裸婚時代》恰恰反映出當下年輕人夢想與現實的沖突;《老有所依》客觀道出我國養老的難題。這樣表達當下國人真實生活狀態和真情實感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該多一些。
影視作品只有貼近現實,才能有群眾基礎。時下中國,是一個充滿無限機遇與變化的國度,正是因為國家充滿機遇、社會充滿可能,為影視作品提供了豐富新鮮的素材,值得挖掘出,創造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