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農歷端午節如期而至,全國沉積在一篇喜悅之中,祖國各地,大江南北,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就是節日氛圍,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傳統文化的延續。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以此紀念愛國楚人屈原。
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之源
文化是是一種歷史現象,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是社會歷史積淀的產生。包括風土人情、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傳統習俗,又包括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它可以塑造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礎上衍生的,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富有豐富的內涵,給人以警醒,給人以智慧。所以在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更要弘揚傳統文化。
溫習經書典籍,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一般都沉積在歷史長河發展中的書籍上,如經史子集、諸子百家,都附著著經典文化。讓這些文化傳承下去,就要經常學習、復習、吟誦、朗讀、體悟。特別是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借以認識民族的根,認識文化的意義,自覺地關心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古,不是排外,而是認真對待古代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展開學習。要讓全社會,經過比較和鑒別,抓住精髓,向民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很多人似乎只是學一些皮毛,甚至是學了糟粕。要把對傳統文化的愛與自身的行動沒統一起來,經常溫習就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利用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有意識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讓民眾疏遠傳統文化。
發揮科技優勢,弘揚傳統文化。自古以來文化的傳承要么口口相傳,要么書籍相傳,這種方式尤其好處,也有其不足之處。好在時刻豐富文化內容,不足時經常加入傳者自己的思想觀點,可能歪曲真實。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記錄它將會更真實,更準確??萍假x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 五月初五,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個傳統的節日,它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不僅是五月初五,任何一個傳統節日 都潤涵著民族的精神,因此國家和民間力量要齊心協力鼓勵、贊助傳統文化事業,把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