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政府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針對資源分配不均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漸進治愈,是細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籌備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必備之舉,對于促進城鄉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增進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里程碑。
【標準表述】
分級診療服務保障機制逐步籌建,布局合理、堅持“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要求,基本建立符合城鄉一體化的一二三級醫院合理配置的分級診療制度。
一、基層首診
堅持群眾自愿、政策引導,鼓勵并逐步規范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對于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的疾病,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患者提供轉診服務。
二、雙向轉診
堅持科學就醫、方便群眾、提高效率,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三、急慢分治
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為患者提供科學、適宜、連續性的診療服務。急危重癥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
四、上下聯動
引導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重點,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縱向流動。
【具體措施】
第一,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健全醫院科學補償機制,完善公立醫院自主管理體制。由地方政府制定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性文件,深化事業單位編制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各地區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績效薪酬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脫離實際的增長。
第二,正式籌建醫聯體的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落實分級診療。三甲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實行家庭醫生簽約。
第三,強化“保命錢”監管,衛生部門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發現問題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予以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