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而不是建高樓、建廣場。農村人口轉移不出來,不僅農業的規模效益出不來,擴大內需也無法實現。
【標準表述】
1.城鎮化有助拉動內需
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巨大的需求,必將大大擴展投資持續增長的新空間,為消費需求提供強大的動力。
2.城鎮化緩解就業壓力
推進城鎮化將對服務業產生巨大需求,服務業又是創造就業的最大的行業。這將對緩解長期以來存在的就業壓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3.城鎮化助解三農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關于推進城鎮化建設、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口戶籍限制的戰略決策和部署,將對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城鎮化、農民市場化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戶籍制度的放松對進城農民的生活條件、生活方式也有極大的改善作用。
【具體措施】
1.推進城鎮化必須轉移好農民進城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2.推進城鎮化必須發展好重點縣鎮
從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總體狀況看,大城市過度膨脹的矛盾日漸顯露,農民工在大城市定居生活的難度越來越大,而由于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在競爭中的劣勢得到一定彌補,在土地、資源等方面優勢凸現,這為縣城和重點鎮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要抓住產業轉移有利時機,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鎮集聚,提高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鎮集中。完善小城鎮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從而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
3.推進城鎮化必須堅決保護好耕地
推進城鎮化建設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不能損害農民的土地權益。不能急于收回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農民進退有路,才能更大膽地進城,城鎮化也才能更健康穩定地推進。推進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都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必須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