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6月畢業季,今年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早年間,有一個叫北上廣深情結”的專有概念,意指一些特大城市往往對人才更具有吸引力。但隨著新一線城市的紛紛崛起,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數據顯示,2017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的比例與“北上廣深”基本持平,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提出了留住百萬大學生或者吸引百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計劃。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達到37.5%,明顯高于一線城市的29.9%。
【標準表述】
“大學生爭奪戰”的背后有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目前,國家的城市體系發展戰略有所轉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收緊了落戶門檻,這對二線城市來講是一個改進城市品質的大好時機。同時,在人才爭奪的競爭中,人才本身在城市的定位中也是分層次的:對于高端人才,城市提供的政策優惠的含金量會更高。
第二,國家的城市發展戰略正在經歷轉型,而這些二線城市紛紛搶奪人才、提高城市品質,這實際上是在對接國家新的戰略,使得國家轉型的政策能夠更好地落地。
隨著時代背景發生變化,城市競爭步入新階段。此前各地多次上演的“搶人大戰”,主要針對農民工為主體的產業工人,聚焦于低端制造業,且以普工、初級技術工種等為主,集中于傳統產業領域,對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要求不高。由于農民工呈“候鳥”狀態,各地為留住工人,在歲末年初開展“搶人大戰”,近年來“搶人效應”愈發式微。
【具體措施】
二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取決于三個要素:
第一,就業機會,尤其是高端的就業機會。
第二,發展潛力,實際上這種發展潛力是與產業結構的升級相關的。
第三,城市,也就是宜居環境,它是由公共財政提供支撐所打造的一個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這種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道路交通、園林綠化等等這些設施。